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2020-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1至2022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东临碣石,   。(曹操《观沧海》)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上》)

(3)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5)三军可得帅也,   。(《论语》)

(6)傍晚时候,上灯了,   。(朱自清《春》)

(7)《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句子是:      

2.(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高贵而孤独的生命在恒久地【甲】 着我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为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乙】 钻研古代典① 的闻一多,面对丰饶的土地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誓言的端木蕻良,为祖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② ,死而后已”的邓稼先……通过他们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1)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①藉

②瘁

③饶(láo)

④蕻(hóng)

B.①籍

②瘁

③饶(ráo)

④蕻(hóng)

C.①籍

②悴

③饶(ráo)

④蕻(hòng)

D.①藉

②悴

③饶(láo)

④蕻(hòng)

(2)填入文段【甲】【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凝望【乙】锲而不舍

B.【甲】观望【乙】锲而不舍

C.【甲】凝望【乙】诲人不倦

D.【甲】观望【乙】诲人不倦

(3)文段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A.把“感受”改为“接受”

B.在“通过”后加“学习”

C.删除“通过”或“让”

D.删除“人性的”

3.(3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闻一多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人士,毛泽东同志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宁可倒下去

②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③不愿屈服

④拍案而起

A.④①③②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二、阅读。(70分)

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作者正乘着舟,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B.颔联描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的景象,表现出惊涛骇浪、水流湍急的壮丽景象。

C.“生”“入”二字,使“海日”“残夜”“江春”“旧年”这两组事物有了联系。

D.尾联的“乡书”“归雁”与首联中的“客路”“行舟”相呼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简要分析。

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贼既至

④不忍委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

B.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

C.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

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吾今死矣,子可去!

(4)乙文中的荀巨伯是怎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于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

(1)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秋天已经到来,为了让我欣赏美丽的秋天风光。

C、为了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2)第一段中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这名话的含义是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3)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4)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因你而更美

李江

①“坚持一下,习惯了就好了……”已经上过很多次高原的班长从背囊里取出大衣,盖在了我的身上。翻越麻扎达坂时,随着海拔逐渐升高,高原反应也随之而来,我头痛难忍、恶心欲吐。睁开眼睛,我却看见同行的战友们都安安静静地靠在车厢板上,像一座座雕塑般齐刷刷地看着车外。顺着他们看的方向望去,云很低,阳光洒在上面,在山坡上遮挡出一块块阴影。路缠绕着远处的山,山又连着更远处的山,路边闪过一个个硕大的滚石和看不清字的路碑……

②车队从新疆叶城出发,沿国道一路向南,我和战友们坐在运输车里,透过车厢板张望着车外的风景。直到车外的山渐渐变了颜色,戈壁滩上的风吹得越来越劲,对讲机里传来领导提醒我们加衣服的声音时,我知道,更严峻的高原征途开始了。

③下了达坂,车队在山下简单休整,我站在群山争艳的山脚下抬眼远望,云雾缭绕在千年积雪的山顶上,宛如一位圣洁美丽的仙女正凝眸微笑。风从山间吹过,裹挟着雪莲花的味道。我似乎听见一曲曲藏歌悠扬,如一片片花瓣飘落在水面上。

④“真美啊!”我兴奋地对班长说。

⑤“相信我,它会因你而更美!”说罢,班长笑了。

⑥在海拔4000多米的兵站过夜的那个晚上,我因为高原反应久久难以入睡。

⑦“睡不着就吸点氧吧。”班长说。

⑧“不用了,忍一忍吧。”

⑨“给你讲讲高原的故事吧。”班长起身倒了杯水,说起了曾经发生在国防施工期间的故事。

⑩多年前,单位担负国防施工任务,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生命禁区”作业,战士们在物资匮乏、高寒缺氧的条件下,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有些年轻的战友因此长眠在了雪域高原。原营长刘克勇,带领官兵奋战在施工一线,最终倒在施工现场,献出了自己年仅36岁的宝贵生命。当300公斤模板掉落的瞬间,年仅18岁的战士张豪,奋力推开身边的战友,自己却不幸被模板砸中,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

⑪班长沉默了片刻,又说,高原虽然缺氧,但不缺精神。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加上施工任务紧,战士们往往累得吃不下饭,于是大家就自发组织吃饭比赛。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大家都抢着往前冲。而面对进退走留,战士们更多的是选择留在施工点,他们说:“走了,就看不到工程竣工了。”冬去春来,8年高原铸剑,全团官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荣获“詹天佑”奖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⑫“高原真的很美。”说罢班长低下头,就这么静静地坐着。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地上。朦胧中我仿佛看见国防工程竣工的那一天,班长笑得像个孩子,他和战友们兴奋地跳跃着、拥抱着,欢呼声响彻了整个雪域高原……

⑬那一晚,我失眠了,我想我终将真正明白班长的那句话:相信我,它会因你而更美。

(选自《解放军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次”表明班长对高原的熟悉,对塑造班长的形象起到强化作用。

B.第②段的“领导提醒我们加衣服”一句,直接表现高原环境的恶劣。

C.第③段中的划横线句,通过运用多感官互通,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D.本文的结尾与标题形成呼应,既点明主题又使文章结构显得完整。

(2)上高原的途中,“我”的感受几经变化,请你简要概括这一变化过程。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⑫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标题“因你而更美”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8.(9分)修身正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的更高境界,是中华美德的延续,也是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校外教育活动。如图是某中学“红色之旅”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图。

【材料二】《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指南》

(一)开放时间:

冬季:每周一至周六上午 8:30﹣12:00,周一至周五下午 14:30﹣17:30

(重要接待任务除外)

夏季:每周一至周六上午 8:30﹣12:00,周一至周五下午 15:00﹣18:00

(重要接待任务除外)

◎闭馆前三十分钟停止参观,每周日闭馆。

(二)交通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金淘镇占石村

(三)温馨提示

◎自觉接受安检。

◎入馆前请自觉佩戴好口罩、出示八闽健康码并接受工作人员检查登记。

(1)小明想组织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参考某校“红色之旅”研学旅行课程,他将从   、研学线路和研学保障展开设计,其中研学保障主要体现在      、专业培训和规范管理等四个方面。

(2)小明组织的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之旅”研学活动,班级同学纷纷献策,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赵同学:可以在寒假找一个下午,17:30集中乘车前往。

B.钱同学:展馆地处农村,请大家紧跟队伍,不擅自行动。

C.孙同学:入馆参观时要记得戴口罩并出示八闽健康码等。

D.李同学:班长要提前联系展馆,询问有无重要接待任务。

9.(3分)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1)孙悟空大闹蟠桃会返回花果山后,在观音菩萨的推荐下,玉帝派    收服悟空。

(2)沙僧在成为唐僧的徒弟前,是在    为怪。

(3)观音禅院中的师祖因为    (填事件)想放火烧死唐僧师徒二人。

10.(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三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你却老实说,不要瞒我。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没甚难处,实是想你。”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叫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诉我,免打!”

(《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孙悟空因什么原因返回水帘洞?唐僧此时遇到了什么灾难?

三、写作。(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边不乏平凡的、普通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也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也可以活得精彩,也可以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请以《这人,实在让我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尊敬、佩服、感动、想念、景仰……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上》)

(3)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5)三军可得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6)傍晚时候,上灯了, 一点点黄晕的光 。(朱自清《春》)

(7)《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高贵而孤独的生命在恒久地【甲】 着我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为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乙】 钻研古代典① 的闻一多,面对丰饶的土地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誓言的端木蕻良,为祖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② ,死而后已”的邓稼先……通过他们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1)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①藉

②瘁

③饶(láo)

④蕻(hóng)

B.①籍

②瘁

③饶(ráo)

④蕻(hóng)

C.①籍

②悴

③饶(ráo)

④蕻(hòng)

D.①藉

②悴

③饶(láo)

④蕻(hòng)

(2)填入文段【甲】【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甲】凝望【乙】锲而不舍

B.【甲】观望【乙】锲而不舍

C.【甲】凝望【乙】诲人不倦

D.【甲】观望【乙】诲人不倦

(3)文段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C 

A.把“感受”改为“接受”

B.在“通过”后加“学习”

C.删除“通过”或“让”

D.删除“人性的”

【解答】答案:

(1)B

(2)A

(3)C

3.(3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闻一多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人士,毛泽东同志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宁可倒下去

②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③不愿屈服

④拍案而起

A.④①③②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故选:C。

二、阅读。(70分)

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写出了景色的壮丽和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同时蕴含了时光流逝中的时序交替以及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自然理趣。

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②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③贼既至

 强盗 

④不忍委之

 丢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答案:

(1)①约定;②回头看;③强盗;④丢下。

(2)D

(3)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②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4)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他把友谊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之上,坚守信义,忠诚于友谊。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天的怀念

(1)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C 

(2)第一段中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这名话的含义是  A 

(3)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4)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答案:

(1)C

(2)A

(3)“偷偷”是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呵护。

(4)①母亲;②母亲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⑤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答案:

(1)B

(2)一开始因高原反应,感到痛苦;在山下休整,见到美丽风景,兴奋极了;因班长讲的故事而感动;对国防事业取得的成就而欣喜。

(3)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云雾缭绕下的山顶的圣洁美丽(或:温婉宁静)。

(4)内容省略;表明还有其他官兵长眠于雪域高原;表明“我“和班长都沉浸在悲痛中,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意蕴深长。

(5)因战士们建设的国防工程而美丽;因战士们的攻坚克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而美丽;因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而美丽。

8.(9分)修身正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的更高境界,是中华美德的延续,也是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解答】答案:

(1)研学主题 开发课程 完善设施

(2)A

答案:

(1)二郎神

(2)流沙河

(3)想把唐僧的袈裟据为己有

10.(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答案: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会,唐僧赶走了他,他一气之下回了水帘洞。唐僧被黄袍怪抓住,并在宝象国被变成了笼子里的老虎。

三、写作。(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边不乏平凡的、普通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也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也可以活得精彩,也可以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请以《这人,实在让我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尊敬、佩服、感动、想念、景仰……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写一个人物。“这人,实在让我_____”,可记叙的人物非常之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尊敬”“佩服”“感动”“开心”“叹息”“担忧”等等。所补充的词语即表明了文章的情感态度。文章的中心,要围绕所补写的词语来阐释,不能旁逸斜出,更不能把一个人各种性格特征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其次要写明原因。“这人”显然是某个人,“让我”表明要以第一人称来写,以耳闻目睹的方式,从“我”的角度出发,写明产生这种情感态度的原因。

2020-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