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常见误区有哪些(预算管理常见误区分析)
导语:预算管理常见误区
钱力财税咨询
不少公司到了年底都要做次年的预算,但往往编制结束就束之高阁,平时的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又另起炉灶,把预算这个工具变成了形式主义的数字游戏。然后又反过来说预算没有用!
其实,不是预算“没有用”、而是你“不会用”。公司对预算的误解,是造成预算用不好的主要原因。就从我们辅导的客户来看,对于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 盲目制定预算目标
有些公司制定预算目标的时候,过于理想化。比如采购的到货及时率,老板觉得这是采购部门的“本职工作”、“份内之事”,必须要达到98%以上,否则会影响生产,但这个及时率最近三年都没有达到过90%,那么,是不是先尊重客观事实,在部门能力还不足的时候,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这样才不会让员工“躺平”呢?
其实,预算目标的制定,关键就两点:一是“先进性”、即比过去有增长;二是“合理性”、即标准要能“跳一跳、够得着”,否则员工就会认为老板画大饼,直接就放弃了。
二、 追求预算的准确性
在我们接触的客户中,有不少老板跟我们夸耀:“我们的预算做得很准,每年的偏差不超过5%!”,直接就把预算这个管理工具变成了卜问凶吉的算命道具了。大错特错!我们做预算的目的,并不是要预测未来、而是要创造未来。
有句话说得好:预算就是以错误替代混乱!没有预算,大家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抵销;有了预算,就可以把大家的目标对齐、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成长。
所以,与其追求预算做得准不准,不如花更多的业务去思考目标如何制定、分解、行动、达成、激励,最终让整个公司上下同欲、力出一孔,达成目标。
三、 忽视预算过程管理
既然,预算是用来达成的、不是用来预测的。那么,预算肯定不能制定完了就挂到墙上,到了年终再来检讨是无用的。应该要定期复盘:目标完成了多少?之前的行动方案执行了吗?方案的效果怎么样?没有达到效果那后续应该如何改进或调整?
只有做好过程控制,时时将预算目标的达成情况、计划执行结果一起分析、讨论,团队的目标通过一次次方案的修正与执行逐步实现、组织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在我看来,组织能力的提升、比完成当下的目标更重要,因为能力就是未来!
四、 迷信现成模板框架
有些公司请我们去做预算管理的辅导,一上来就说:能不能给他们一个比较好的模板、或者看一下别人的方案是怎么写的。以为照着模板或现成的框架套一下,预算就能做好了。
且不说因为公司在行业、规模、阶段、股权结构、管理风格等都有所不同,别人家的方案十有八九是不能套用的;更何况,预算最大的目的就是激发组织的活力,让大家去创新,直接套用别人的模板,对创新肯定弊大于利。
因为预算的理论并不是一个公式,只要把数据代进去就有答案。我们能提供的是一个思维模式或思考框架,预算目标能不能达成,还是要看大家有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是不是通过创新、协同、复盘不断调优行动方案。从长远来看,组织能力的提升比经营目标的达成更重要!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