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五瑞图国画(五瑞图五瑞指什么)

导语:藏品鉴赏——罗聘的《五瑞图》

在清代,文人画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地位。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笔墨情趣成为当时画家们的追求。清代早期,“四王”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以江南地区的“四僧”“金陵八家”等为代表的创新派开始兴起。清代中期,由于皇帝的喜好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宫廷绘画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以扬州地区的“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则力主创新。清代晚期,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影响最大,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各画派中,争议最大的要数“扬州八怪”。之所以说“扬州八怪”中的画家“怪”,是因为他们的画风没有沿袭传统,并非主流。他们大胆创新,另辟蹊径,其作品有违当时人们的欣赏习惯。“扬州八怪”的活跃时间前后近百年,作品众多,流传广泛,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的《五瑞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其不与人同的绘画特点。

广西博物馆所藏罗聘《五瑞图》(见上图)为纸本设色,纵91.2厘米、横38.7厘米。画家在画面左上角题识:“五瑞图。乙未天中节,两峰罗聘画。”下钤“罗聘私印”“两峰画印”白文印。“乙未”为乾隆四十年(1775)。由题识可知,此作为罗聘43岁时于端午节所作。此画意在表现端午时节的民间风俗。画面以蛇、蟾蜍、蜘蛛、蜈蚣、壁虎为主要描绘对象。据说端午节时,“五毒”尽出,人们于此时驱邪避毒。画面正中,一蛇自下向上爬行,欲捕捉前方的蟾蜍,而蟾蜍正惊慌失措地逃窜。画家把这一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将蟾蜍的表情展现得生动逼真。画面左上方,一树倾斜生长。左端的树枝上爬着一只蜈蚣,多足的身躯和朱红的脑袋给人不寒而栗之感。树的主干上,壁虎正在向上爬行。藤叶旁,一只蜘蛛垂挂下来。除“五毒”外,画家还在画面中点缀了兰草、藤叶等时令植物。兰草有去污之意,藤叶有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

罗聘笔下的描绘对象大多具有古意。晚清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将罗聘的绘画定为“神品”。秦祖永写道:“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从《五瑞图》中可以看出,罗聘用笔老辣干练。他用淡墨绘树枝,以枯墨皴染树干,对藤叶则用淡墨铺垫、以浓墨点染。他用笔粗放、挥洒自如,使画面既显丰富又层次分明。树干上的兰草笔笔有力,每一笔都传递出画家的心境。此作的构图也打破了传统的程式化构图方式,展现出画家对创新的探索。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洲渔夫、师莲老人,安徽歙县人,后寓居扬州。他是金农的入室弟子,好游历,一生未走仕途之路。他人物、山水、花鸟皆善,还善画鬼怪。他用笔下形形色色的鬼怪来讽刺当时社会中的各种丑陋现象。罗聘的绘画风格以“怪”著称。他不追世俗,创造出独有的个人风格。他以画寄情,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不愿流入一般的画工行列。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故其作品常透露出不平之气,有着激愤之情。他将对丑恶事物的不满以笔墨的方式进行宣泄,以此求得内心的平衡。

——摘自《中国书画报》

本文内容由小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