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族婚俗文化有哪些(彝族民族婚俗文化的特点)
导语:彝族民族婚俗文化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 彝族是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生活于西北氏羌族群的后裔。彝族以大分散、小聚居为特点,与其他民族交错而居。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34;、&34;、&34;、&34;、&34;、&34;、&34;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34;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
1. 订婚定婚彝语叫“吾让木”是双方正式结缔婚姻的主要标志。举行定婚时,聘金可用现金或银子,但不能全给完,留下一小部分,以取细水长流之意。订婚后,双方不得轻易毁约。如果男方先毁约且已付聘金则不退;如果女方毁约,且已收聘金的基础上加倍赔偿。彝族男女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尼苏“日泄”(泼水)与其他民族的泼水是有区别的。彝族泼水是在彝族姑娘订婚或出嫁时才举行的隆重仪式。每个彝族寨子里不管哪家的姑娘订婚、结婚都要举行泼水。
在四川凉山,彝族女孩结婚的时候,就是要在结婚前几天开始节食的,有些彝族姑娘节食三天左右,也有的节食七八天左右,甚至现在凉山个别地方还有的节食十几天,那么很多人就要问了,结婚就结婚为什么还要节食呢?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是我们彝族的习俗,都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所以作为后辈我的们也要遵守下去。
其因二,不知道你们那里是什么样的,但是我这里,在我们彝族姑娘出嫁这一天,送新娘出嫁的都是亲戚朋友,而且只有男的,所以如果吃饭了,那么在婚礼中间想上厕所了,身边有没有女的,也不好意思跟他们说,所以彝族姑娘出嫁节食的习俗也就由此而来了。
2. 说亲男方按照本民族礼仪,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说亲须选双月双日子。待女方同意后,男方家要选择吉日,带着必要的礼品和拜祭女方祖先的各种用品,到女方家举行定婚仪式,同时男方还要带礼品到各亲戚家认识新的亲戚(俗称认亲)。有部分地区也分两次,即定亲、吃小酒。但大多数两个仪式一并进行,在定婚仪式上女方家邀请亲朋参加,通过该仪式认识亲朋,向亲朋表明家女已有婚约。不能够再接受别人的求婚。
3.过礼(送彩礼)过礼是青年男女双方,结婚前给女方送彩礼的一个仪式,男方家择好结婚日子后,由媒人带男方和其朋友,在婚期前数月按照约定,带着必要的彩礼送到女方家。同时协商婚期以及婚事有关事宜。次日女方家将男方送来的酒肉,设宴请亲朋和村里德高望众的长者。宴席后大家共同商量筹办喜事的相关事宜。
结婚时一般要举办三天,仪式极其隆重。结婚这一天称为“正喜日”。婚前头天叫“踩栅”,当日男方需将嫁妆抬至女方家,晚上在男方家要吹唢呐,演唱“吹吹腔”和“大本曲”并且一直到天亮表示庆祝。正喜日“男方要在亲友陪同下到女方家迎亲,新娘要哭别父母兄妹。”出门时吹鼓手们要奏吹吹腔《接新娘调》,唢呐声不时与新娘哭声交织在一起。一路上吹打声、逗趣声不断,同伴们边走边向新娘撒米花,还不时掐新娘表示“祝福”。迎亲到家门时,需由新郎同辈兄弟将新娘背和新房,在这一点上还留有早年“抢婚”习俗。
4、接亲在女方家里的厅堂摆上了香火,新郎会当众展示自己给新娘带来的聘礼,新娘也会展示自己的嫁妆。然后新娘会请新郎以及迎亲的人喝茶,喝茶时候再吃汤水,寓意是先苦后甜。新郎把新娘接到自己家之后,由以位子孙兴旺的老妇人为新娘递酒送祝福,然后将他的头发编成两条辫子,用红绳锁住,再盘在前额的上方,仪式就算正式完成了。背新娘: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张柯旭)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