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钱神论出自(钱神论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导语:钱神论和刘伶背后的悲哀:社会的风气堕落,西晋王朝无力回天

文/史谈良君

最近在看西晋历史的时候,意外看到了两个很有趣的东西,他们分别是一篇文章和一个人,这篇文章就是西晋年间最为著名的《钱神论》,而这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刘伶。

关于他们俩,大家听到名字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一阵迷茫,因为他们好像在历史上没有冒过头,大家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也基本上没有见到过,但其实他们的大名早就以另一种方式传扬到了大家的耳中。而且他们俩还对应了一个时代,他们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用另一种艺术的高度,暗示了那个时代,在极尽繁荣后所导致的悲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钱神论》,这是一位西晋著名作家所写的一篇文章,它里面写的内容极为有趣,开篇就说道,天下间最为通神者,指的就是金钱,原因没有别的,因为铜钱外圆内方指的就是天地万物皆落于它之中,乾坤之理皆衍生于它之口。

在这篇文章中,他已经把钱捧到了一个非常拟人化,甚至神圣化的地步,文中不止一次强调钱能通神,神也能通钱。父子兄弟可能因为某些事情而隔阂,远在他乡的朋友可能因为时间而变得陌生。

但只有金钱,它的使命永远都不会变化,他和任何人都是最要好的朋友,他能够让生死仇敌坐在一起喝茶,他能够让父子兄弟变得无比亲切和睦,就算是远在天边的兄弟,几十年没有联系,只要金钱在,大家关系依旧好。甚至这位作者还直接把钱称为孔方兄,俨然把他当成了一个人来对待,而这个孔方兄也成为了后代历史文化著作中,最为常见的一个东西。

而另一个人刘伶,他则比孔方兄还要著名。这个人其实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杜康。关于杜康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特别是喜欢喝酒的酒鬼兄弟们。杜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造酒的人,也是当时历史学界最公认的酒神。

但是杜康这个人,在具体的历史记载中,从来没有具体的出生年月日,所以大家只能把它当作是一个抽象出来的人。在对比任何历史人物的时候,大家挑来挑去,只发现刘伶,最符合杜康的形象,因此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杜康就是刘伶。

既然刘伶有着酒神的称号,那么他喝酒的水平,那简直是叹为观止。根据历史记载,他每天喝酒一次要喝100斤,没有喝满100斤,绝对不停口。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出了他对酒的热爱程度。在历史记载中,有一次他老婆看着他喝酒会对身体极其不好,可能影响夫妻关系,所以他老婆强制要求他,到底是选择她还是选择酒,他只能做出一个选择。

结果刘伶为了表示,他选择的珍重性,要求他的老婆买酒肉,在神灵面前做选择。但让他老婆气急败坏的是,他居然当着神灵的面起誓,老婆只是随便找来的一个人,但是酒,却是他一生的挚爱,他可以一天没有老婆,却不能一天没有酒。一个人醉酒的程度达到这样,连他的老婆都可以不要,可见酒神的称号。

原本我们看到这里,只会觉得,了解了两个不同的人和事,但是他们可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他们的背后,演绎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而正因为如此,这两个历史人物才会变得如此的重要,被历史学家反复讨论,没有别的,就因为他们的命运,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太康年代相挂钩。

根据当年的历史记载,太康年代统一后,整个天下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富裕,而且癫狂的时期。底层的老百姓对未来的预期极为良好。所以他们开始疯狂的庆祝,而上层的统治者,则沉浸在天下一统的幻想之中,不断地放纵欲望。

更为致命的是,当时两个代表,国家的基础的社会氛围,已经变得一切向钱看,整个社会抛弃了政治经济秩序,满脑子里都只有炫富和赚钱的欲望。而且代表那个时代骨干的士人集团,也开始慢慢的放弃了读书的欲望,他们满脑子都是喝酒。以至于当时历史学家戏称,整个社会朝前看,整个读书人集团朝着酒看。

在这样的背景下,酒鬼刘伶登场,而那篇讽刺整个社会的钱神论,也应运而生。要知道这样的趋势是非常可怕的,特别是钱神论那篇文章,它并非是空穴来风,在他的描绘之中,整个社会已经变成疯狂追求钱的特殊氛围。当官的他们从来不在意政治对错来审理案件,只要谁给的钱多,谁就能够获得胜利。

底层的老百姓在过年的时候,不在比谁家有多少儿女,不比谁家的道德有多么高尚,相反的是谁家有钱,谁就是王道,谁家没钱,谁就该死。

于是整个社会都在想尽一切办法,都以最快的速度赚钱,而之前最为勤勤恳恳,但生钱生得最慢的农耕业,则变得让人无人问津。然而这还只是其次的,在历史记载中,当年王恺和石崇曾经进行过一场炫富的斗争,两人在整个京城里修了12条的锦缎道路。而且还把大量的珊瑚珠进行打碎来比拼,他们每天消耗的钱财,难以想象。而且当年石崇甚至无聊到,把20万两白银,铸成了一个大铁球,当作景观,可见浪费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如果社会风气到这种地步已经说是无可救药,那么接下来的士人集团的腐朽和堕落,那更加让这个时代无可救药。

前面我们强调的大酒鬼刘伶,就是当年最为典型的读书人的代表,他本人就是竹林七贤之一,拥有着极高的学术修养,但他不去做官,也不想着如何拯救天下,满脑子都是喝酒喝酒喝酒。

更为致命的是,以刘伶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更是当时整个社会读书分子的代表,他们7个人每一天都在竹林里面喝酒,虽然代表了当时读书人的清高,却没有当作一个特殊的案例,相反成为了当时整个社会所向往的读书人的气节。

读书人纷纷以追求竹林七贤为最高峰上,大家都不读书了,都喜欢喝酒睡觉,以此来假装自己的清高。于是整个社会最为重要的读书集团的力量,就这样瓦解了。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太康年代的罪恶,当时,的确刚刚经历了第二个大统一时代,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已经彻底放纵了,放纵到连国家的核心凝聚力都渐渐丧失,统治集团已经腐朽,而上中下三个阶层的力量也变得腐败不堪。

而最为重要的未来精英分子,也沉浸在了酒桶之中,这样的时代,虽然看起来很繁华,接下来导致的历史的后果,则不言而喻。之后就出现了,我们所知道的大名鼎鼎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随后又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五胡乱华的大乱历史。

因此,太康年代是一个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官员集体放纵的年代,也是一个历史的教训。一个国家可以自由,可以放纵,但必须要保持着凝聚力,不然这样的时代,必然是一个没有生命力,没有上升空间的时代,当年的太康年间就是这样一个最极致的案例。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