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苏轼劝说(苏轼劝慰的诗句)

导语:苏轼写首词劝好友戒色,男人读完会心一笑,女人读完气不打一处来

不俗之人,总有不俗之友,唐宋文坛,文人除了文治武功之外,还特别注重修身。修身的途径很多,有人好礼佛,比如白居易;有人乐道,比如元稹。事实上,清修不在形式,而在内心。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将个人修为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嬉笑怒骂,风趣幽默,最后成为后世敬仰的大学士。

苏轼常常调侃身边的和尚,比如佛印,然而都是玩笑罢了。作为知己的佛印要么回怼,要么一笑了之。不过有一次,苏轼遇到一位道友,居然写了一首劝诫词,还题刻在石柱上。我们已经无从查考这位道人做错了什么,但苏轼的劝诫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戒色!这么不给朋友面子,连人家如此私人的事也要管,当真是令人为苏轼捏一把汗。不知道那道友最后有没有成功戒掉,不过苏轼这首词,却流传至今,成为经典。

《临江仙·赠王友道》

北宋.苏轼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自古劝人是很难的,说重了伤人,说轻了没效果。苏东坡这首词,堪称字字句句都在点子上,不服不行。只是这首词男人读了会心一笑,女人读了却气不打一处来。

这首词写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月。在这一时期,苏轼遍访江西名山大川,名刹古寺,仙居道观;过吉安至彭蠡,上庐山,晤山中王友道等道友。从这首词的用语来看,苏轼与这个王姓道友与的交情肯定深不过佛印。然而苏东坡又是一个豪爽的性格,怎么能够见朋友错而不指出来呢?可爱的苏东坡估计也是绞尽脑汁,终于写了这首词。

劝道人戒色,如何启齿呢?毕竟即便是今天,这也属于个人隐私,何况是一个道友。苏东坡自有妙招。他是一夸,让对方放松警惕;二捧,将对方捧到仙人高度;三劝,自然水到渠成。

纵观全词,上片主要是夸,在夸的过程中,将对方捧到仙人高度。仙人自然是清高的,劝诫水到渠成。这在逻辑上属于诡辩,但东坡却不着痕迹。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为了达到夸和捧的目的,苏东坡连用了多个典故,将这个王姓道人比作彪之、王羲之、王恭、王衍。最后更是以“谪仙人”去比这道友;当年李白被称为谪仙人,都飘飘然,何况这王道士否?实在是高妙!

词的下片是劝,不过也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委婉含蓄。“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今天读来,似乎是在说修道之事,实际是劝戒色。最后苏轼不忘说明,道家的风流与凡夫俗子不同,应该以“纯”为更高境界。如此一来,估计王道士不戒都不行。

不过虽然苏东坡这首词句句都在点子上,效果也很好。但是却惹恼了后世的很多女人,尤其是四川的女人。苏轼一生以受女子喜爱著称,怎么会被女人骂呢?原因就出在最后一句上“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这不是公然说才女卓文君是色的元凶吗?

虽然文坛一直传言,说司马相如是“悦文君之色”而死,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史料依据。更何况,人家夫妻二人是两情相悦,当年卓文君不嫌司马相如穷酸下嫁,是一个实打实的糟糠妻,丈夫发达后只爱卓文君一人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用这二位的例子,未免有些不地道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