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读后感)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道德经》: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专门讲“道”和“德”作用,讲述道德和万物的关系。
老子认为,“道”和“德”是天地万物的基础,道产化万物,德赋予万物属性,两者相互相成,互为表里。
宇宙万物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是因为“道”这一根本。
宇宙万物由“道”衍生,由“德”养育。
“道”是万物之源,“德”是万物之性,
在前面的章节里,老子已经多次论述了德的性质和作用:所谓德,其原始意思就是得,后来引申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具体表现为人类的行为准则。
大道生成了万物,但是不把万物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但是不自恃有功;引导了万物,但是不强加干涉,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
所以老子,大道深厚无私,人类应当效仿“大道”。
大道遵循自然,无欲无求,即便在付出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
大道没有分别之心,所以也就没有付出和回报的分别了。
当大道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它也不会感到烦恼和怨恨。
这就是“玄德”,最高深的德。
继续第五十二章“复归其明”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始:本始,此处指“道”。母:根源。
天地万物都有他的起始,是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子:“母”所产生的万物。
能认识到根源,就能认识到万物。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殆:危险。
能认识万物,又能持守万物的根源,这样终身不会有危险。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兑:口,孔穴。勤:劳烦。
塞住欲望之口,关闭欲望之门,终身都不会有劳扰之事。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如果打开欲望之口,就会增添纷扰之事,终身不可救治。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小:细微。强:强健,自强不息。
能从细微处觉察事理叫做“明”,能持柔守弱叫做“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明:本质,道理。殃:灾祸。
用这种智慧,复归内在的道理,就不会身遭祸患。
是为袭常。
这就是恒长的道理。
以上三句要连起来理解。
本章是对“道德”的更深入讲解。
在上章老子认为万物都是“道生之”,那么,道就是一切之始,“德蓄之”,德就是万物之母。
那万物就是道之子,人类是道的孩子,那人要如何做呢?
本章重点就论述了人的行为准则:一、要从万象中去寻求根源,把握原则;
二、要人不可一味追逐物欲。肆意妄为的结果,必将迷失自我;
三、在认识活动上,要去除私欲与妄见的蔽障,内视本明的智慧,而以明澈的智慧之光览照外物,当能明达万物。
世人总为欲望裹挟着,匆匆忙忙,不得其闲,无休无止,纷纷扰扰不断,烦恼痛苦无边。
为什么?因为被名利物欲迷障了心眼,忘记了根本,失去了自我,精神没了依托,不知所从何来,归往何处,如风车一样,只能随波逐流,却很少反思反观自己,真是劳心劳力。
所以老子告诉人们,生命自然而简单,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物质虚名的附丽,只要复归本性,抱朴守真,就会拥有简单自然愉悦的生活。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