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退婴是什么意思(退婴的病根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被误解的“退婴”,由日本舶来还是中国本土词汇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退婴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退婴是什么意思(退婴的病根是什么意思)

“退婴”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被我们忘记了它的存在,我们不常使用,但在日本却是常常被提起,乃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这个词汇是由日本引进国内的。当然在中日跨国文化研究中,很多学者会力证这个词汇是由中国引入到日本的。

其实,这个词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在我们国家,“退婴”都被理解为贬义词,意思是像婴儿一样柔弱无争。

鲁迅 《集外集拾遗·小引》中被引用:"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所以后来,艺术遂见衰落。" 聂绀弩 《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别的革命者的思想,往往局限于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境界,时过境迁,就褪色,退婴,乃至消失。"

在日本,“退婴”的含义更加丰富了些,根据老子出世的哲学思想,引申为退缩、保守之意,更有倒退、闭门不出,毫无积极进取之心的意思。

看到两国保留下来的对于“退婴”这个词汇的使用,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前阵子火热的“佛系青年”。

但智慧如老子,所留下的当真只是让我们回到婴儿吗?

所以我们需要结合老子所说的话,整段来理解。

《道德经》第十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南怀瑾解《道德经》第十章中做了详细的解释。“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是修身成就的要点。从上古传统医学来讲,“营”是指人体生命中的血液和养分,“营”常与“卫”在一起,“卫”是指人体生命中的本能活动,属于元气的功能。“营”中有“卫”,“卫”中有“营”,两者调和均衡,若有偏差,病象就会生出。

在我们上古的传统仙方书籍里,“魂魄”并不像现在一样合在一起,而是分开代表,但又常常联合使用的。做为象形字,“魂”字有“云”,多指精神,在睡梦中的变相活动,是灵魂。而“魄”更多的是肉体生命中的活动力,是灵魂的作用。神仙道家更是将魂做为鬼影,魄作为鬼形来看待,并认为不经修炼,两者无法统一在一起。魂可以随着生命进行轮回,而魄却是随着肉体归于尘土。

老子所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也就是说人身如一部车子,装载着“营卫”与“魂魄”,如果能够修炼成为一体,就可以延年益寿了。

婴儿在神仙道家体系中被认为是人的生命过程中最特殊的阶段,在母亲肚子里时,不需要呼吸,是借助母亲的呼吸来成长,拥有先天炁,拥有先天炁可以精神清明,健康长寿。所以婴儿的状态成为修炼者追求的目标。方法就是“专气”和“致柔”。“专气”是训练“息”,即呼吸。“致柔”是把身体的细胞和骨头变得非常柔软。那么,“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也就是说通过一出一入的练气达到像婴儿一样的状态。

当不再断字取义,我们恍然发现,原来老子老先生讲的“退婴”是修身养性层面上回到婴儿的状态,是讲的修习内养的超越现世的道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被误解的“退婴”,由日本舶来还是中国本土词汇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