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荆轲刺秦王士兵为何不救)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殿下甲士为什么只看着,却没人上前搭救?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荆轲刺秦王士兵为何不救)

小时候学习过荆轲刺秦王,说的是刺客荆轲带着燕太子丹的心愿,前往刺杀秦王嬴政。而根据史记的记载,荆轲在刺杀秦王的时候非常诡异,秦王被荆轲追杀,秦王被逼的到处绕着竹子躲避。可是当时所有的群臣没有武器只能够干眼看着,至于说殿外的士兵这也是不得入内,没有秦王的召见根本就不能入内,所以秦王之能是赤手空拳和荆轲对弈。很难想象这么一个画面,秦王高坐殿堂之上,殿堂下却是士兵满布,却无人能够搭救。

荆轲刺秦

作为当时学生的我非常疑惑,为什么这群士兵不敢入内,非要等到秦王下诏才能进入呢?直到之后了解秦朝历史和秦朝的法令之后,才明白这些士兵确实是有道理的。秦国的法令实际上还是源自于商鞅,商鞅在确定法令的时候有着两个重要原则,首先是法外无刑,其二则是执法不能根据功劳善举来赦免。

荆轲刺秦

在《赏刑》之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内容大概就是第一不管是官员还是贵族,只要是犯法就是和平民百姓一样,全国上下只有一套法令,并且毫无任何特权。第二则是功过不可相抵,即使是有功劳也不能抵罪,最后则是行使王法的官吏要是没有行使,一样是罪加一等。所以按照这个说法来看,当时不进入殿内的士兵就是害怕刑罚。试想一下,当时殿外的侍卫要是带着兵器冲入了殿内,那么就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因为带着兵器入内犯法,其次才是解救了秦王,并且杀了荆轲。

荆轲刺秦

然而这个侍卫不但不会因此得到奖赏,反而会因为之前犯法,所以被处以死刑,甚至是要连累自己的家人,最后被连坐三族。所以按照当时秦国的法律,上殿的侍卫是一定要死的,就算是取得了功劳结果,也没有任何的办法。那么有没有可能秦王自己宽恕了侍卫呢?这种概率也是非常渺小的。

比如说在《画策》之中曾描述“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动乱,都是先从法令的松弛开始的。而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有着法令,并且还需要有着能够保证法律得以实行的法律。也就是说如果秦王宽恕了侍卫,那么这也就说明了秦王要是宽恕了侍卫,就相当于自己也犯了法。同时因为有着保证法律施行的法律存在,就算是国王也没有办法改变。

荆轲刺秦

另外在秦王嬴政之前,自商鞅时期的秦孝公之后,都没有任何的秦王破坏商鞅所制定的传统,可见到了嬴政时期,更是不会打破这一个传统。所以说这时候就能体会到秦国的强大是由内而外的,这背后秦国能够得以统一,就是靠着这个让所有人感到敬畏的秦法。而且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是真的秦王被刺杀,一样是会有下一位秦王出现,而这种国家机器面前,不会有任何的差错出现。而这也是说明并非说秦国就只有嬴政能够实现一统,而是秦国得以统一。

荆轲刺秦

当然这背后的所带给大家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寒而栗,秦国的法治是没有任何感情的,就算是在秦王面前都不得已姑息。而这也就想到了当初商鞅为了能够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商鞅先是惩罚了秦国太子的老师,在这之后才了解到了秦孝公的决心,而此时才有了之后商鞅立木为信的典故。自然商鞅的做法也是因为没有任何的感情可言,这才导致了商鞅不管是在哪里都必须身披护甲,并且带着一队人马才敢出门。

荆轲刺秦

对此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也是做出了评价,将商鞅和秦国以前的丞相百里奚作比较,百里奚深受百姓的爱戴,而商鞅则是在去世的时候受到了所有人的嫌弃,最后更是被逼的造反,直到被五马分尸。再一次回到原本的话题,当了解到秦国背后的法令严酷之后,不免让人感慨。何曾想象得到在千年之前的秦国法令到了何种地步,而这种古典法制国家距今有着如此遥远的历史,而这也是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殿下甲士为什么只看着,却没人上前搭救?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