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句容姓氏分布略谈(句容贵族学校)

句容是江苏建县两千年以上的13个古县之一,历史悠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勤劳俭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已,百姓颠沛流离,人口变动频敏,姓氏分布呈动荡复杂局面。

  两千多年来,受大小不一多次移民浪潮影响,句容真正的土著居民融合分化已基本不存,特别是清末民初,河南、安徽、苏北等地的民众大量迁入境内,改变了原先姓氏分布相对固定的状况。

南部天王、袁巷、磨盘几个乡镇多为河南光山、罗山县的移民,他们在此繁衍最多有八九代人,最少也有四五代人。北部滨江地区多为安徽无为、巢湖一带移民,他们顺江而下,定居下蜀、桥头一带,繁衍有五六代了。

要说句容最有影响最古老的姓氏当数句容城内的葛姓,葛姓出了两位道家名人——葛玄、葛洪,县城内的葛仙湖、葛仙庵都是后人为纪念他们而命名建造的,葛姓虽古老,但后裔人丁不旺,城内及周边有零星分布。明清时句容城内宗族规模较大的是郭、骆二姓,郭纲琳烈士便是郭氏中的佼佼者;而骆姓宗族也香火旺盛,这从他们在宝华山螺丝宕村边山坡上置有百十亩祖茔之地可见一斑。

句容东部的周古隍、樊古隍,樊姓较多。抗战时期,樊玉琳、樊绪经组织民众抗击日寇侵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樊玉琳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后终老于镇江。

白兔镇茅庄笪姓在境内甚有名,明嘉靖江西铅山县令、虔州牧笪继良,清顺治进士笪重光,均出此处。笪继良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画青菜石碑画以自戒自勉,赢得百姓爱戴,尊其为“青菜县令”。笪重光晚年隐居茅山郁冈,著有《茅山志》一书。

清康熙帝六下江南时,曾驻跸太平庄邹宗峤家,那一夜该村鸡犬无声,康熙御书太平庄以赠之,这一带邹姓较昌盛。

行香高庙何庄村,村民大都姓何。三国时,吴主孙权视察何庄驻军时,骑士何遂之女站在人群中观望,被孙权发现,觉得不同凡响,后同何遂商量,将其女带回南京,做了太子孙河之妻,东吴末代君主孙皓即为孙河与何女所生。春城一带有不少姓唐的,是才子唐固的宗族后裔。

  县城西部一带,陶姓居多,这里民间有“先有陶家坟,后有句容城”之说,说明陶姓宗族庞大,人多势众。据陶姓老辈人讲,陶姓从江宁秣陵迁徒而来,至今已传30代人,茅山道教宗师陶弘景也是秣陵出籍,溯其源当至东晋太守陶侃,陶侃长期率兵驻扎秣陵,拱卫京城南京。

  县城南部天王一带,有很多赵姓,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珪袭封句容郡王,封地在天王三赵村,其宗族繁盛。而南部后白、张庙一带,张姓居多,著名的张家祠堂为明时建筑,现保存较好,每逢清明节,海内外张姓后人前来祭祖认宗络绎不绝,此处张姓始祖为张绅。南部光山、罗山县移民中,有不少姓尤的,他们是尤太忠将军的宗亲。

  县境北部下蜀桥头一带,夏、汤、周、严为大姓,尤其是严姓。宋朝时,有位士子叫严宾甫的,安家于此,后宗族繁盛,势若雷声动乡里,其住地则取其意而命名“雷巷”村;县境西北部黄梅、宝华一带,秦、巫、方姓较多。秦姓居民大多为秦桧宗族后裔。巫姓多为巫伋宗族后裔,而方姓多为明南京御史方维甸的宗族后裔。

  南部天王镇附近有个裴村,规模不小。众所周知,“天下无二裴”,当是从山西闻喜辗转迁徒而来。裴姓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出过很多宰相、名士、显官。南宋时,金兀术南犯,被岳飞、韩世忠逼入黄天荡,后金兀术买通土人献计,掘通老鹳河,才得以逃脱。那时有一小部分金兵未走留在了当地,他们为避是非,将“金”字去掉下一横成“余”字,现在这里就有个叫“余家庄”的村子。

  县域内还有岳姓(岳飞后裔)、孔姓(孔子后裔)、曾姓(曾参后裔)、颜姓(颜真卿后裔),这些姓氏规模不大,呈零散分布。句容复姓不多,主要有欧阳、诸葛,欧阳分布在边城镇一带。

  句容姓氏分布跟宗族名人地望有关,通过对这些姓氏分布的研究,可为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珍贵资料,也可为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同所有学科那样,这种姓氏学的研究应得到理解、支持、认可与尊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