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一字包含两词之义古汉语中的兼词现象(一字两词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一字包含两词之义:古汉语中的兼词现象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一字包含两词之义:古汉语中的兼词现象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一字包含两词之义:古汉语中的兼词现象(一字两词是什么意思?)

☞ 关键词:兼词

♦♦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等·,但绝非这些字在古汉语中都是兼词,其用法和意义另有若干,只是此处暂不拓及。

♦♦说直白点,就是一个单音节词兼有两个词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偶尔也在用,如“见诸报刊”“善莫大焉”“居心叵测”。亦有“新”的兼词产生,如“甭”“孬”“歪”等会意字。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有的是两字的合音,如“诸”就是“之于”或“之乎”的反切,前字取声母,后字取韵调;有的并非两字的合音,如“焉”就不是“于之”“于此”“于彼”的反切。

☞ 1. 诸

①在句中是 “之于”(代词+介词)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穆公访诸蹇叔。

君子求诸己。

乃赏成,献诸抚军。

归而形诸梦。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匣而埋诸土。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②在句末是“之乎”(代词+疑问语气助词)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韫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汤诛桀,武王伐纣,有诸?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

☞ 2. 焉: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去村十里有森林,伏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祁奚告老,晋侯问嗣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 3. 叵:不可(多用于贬义)

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

怀故叵新欢。

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

☞ 4. 曷、盍:何不(若其后已有“不”,则非兼词)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之!

此地不久必大乱,不可留也,曷避之?

盍各言尔志?

盍往观之?

盍以免其父召之?

盍请济师于王?

子盍从众?

子盍诘盗?

盍反其本?

☞ 5. 旃:之焉(代词+语气词)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虞叔有玉,虞公求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一字包含两词之义:古汉语中的兼词现象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