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明朝京师北防线拱卫京师的一道重要屏障是什么(明朝京师在哪)

导语:明朝京师北防线,拱卫京师的一道重要屏障

由于蒙古势力反复袭扰,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的历史。同时期,明朝在京城的北部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少部分位于京城西南),故称京师北防线。

元朝灭亡后,元顺帝逃到漠北,但其军事实力尚存,蒙古部族时刻都想重新入主中原。明朝初期,对蒙古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做法,常遇春、徐达等曾多次率兵深入漠北,打击蒙古。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将国都迁至北京,也将明朝后世子孙置于与蒙古部族抗争的最前沿。

明朝的北京是中国古都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它就位于边界地带。出于防卫考虑,一国都城往往都需要广阔的纵深防御地带,所以距离边界都是比较远的。但如果都城紧邻边界,而边界另一侧还有外部威胁,那么就必须要修建军事屏障来拱卫都城,明朝的做法正是如此。

那么,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呢?

迁都北京固然有抗击蒙古的需要,但也未尝没有朱棣的私心。作为不是通过正规渠道上位的皇帝,明成祖朱棣迫切地想通过军功来表明自己的“合法性”,在朱元璋时代,朱棣就曾多次与蒙古部族交战,在抗击蒙古上有丰富的经验。对朱棣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北征蒙古能更好地建立军功。

其实,迁都北京对明朝和蒙古部族都是把双刃剑

对明成祖来讲,这里是他的大本营,迁都可以更好地稳定局面,但却需要增加防卫,加大了明朝的经济开支。对蒙古人来说,要越过明朝修筑的防线很难,但是只要突破防线,便有机会包围北京,打败明朝。

迁都北京的正是明成祖朱棣

正是由于北京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才让明朝格外重视京师北防线的建设。这道防线东起河北秦皇岛,西至张家口以西,由边墙、军堡、关隘、军驿等不同设施的内外两道长城构成。

其中外长城东起北京延庆,到怀安以西。内长城东起山海关,经承德、北京密云、怀柔进入张家口怀来,再向南延伸至保定西北部。大名鼎鼎的八达岭和居庸关都是内长城的组成部分。

内外两道长城绝大部分都是在北京北部,保定长城那段作为防御设施也被视为京师北防线的一部分。京师北防线全长一千多公里,均匀分布在北京周围。

如此浩大的京师北防线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它的修建贯穿明朝始终。从太祖朱元璋开始,朱棣陆续增建,一直到正统、景泰年间,数千堡垒陆续出现在北京西北部,京师北防线进入完善阶段。

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又北上修筑边墙,加固堡垒。隆庆年间,鉴于形势,与蒙古人通贡互市,才让京师北防线的紧张局势有所缓解。

位于河北张家口的鸡鸣驿,肩负军事、经济和交通任务的重镇

那么,话说回来,明朝为什么要修两道长城?

因为对于防守一方的明朝来说,想靠一道城墙来抵挡蒙古铁蹄,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是保卫都城,那么给蒙古人南下设置的障碍自然是越多越好。

京师北防线也是存在隐患,并不是无懈可击。

就外长城来说,由于外长城大多建在燕山以北,地势较为平坦,所以外长城很多就建在平地和缓坡上,这就造成了很多地方无险可守,抵御敌人的能力,可想而知。

与外长城截然不同的是,内长城穿行在太行山和燕山上,山上有许多高山险阻,同时内长城修筑得比较坚固,用料考究。但内长城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山里面存在很多河流谷地,形成了很多道口,到后来在很多通道处关隘越修越多,兵力也就被分散了。

土木堡之变形势图

举两个关于京师北防线的事例

1.史称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土木堡之变,就是因为蒙古瓦剌部攻击外长城的重要关口——独石口,明军守将杨俊战败,攻下独石口的瓦剌兵包围了土木堡,与前后大军前后夹击攻打明军,最后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

2.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南下,此次明朝吸取教训,将主要力量部署在西北方向。但没想到,俺答汗偏偏选择了东北方的古北口。由于明军兵力分散,蒙古兵集中兵力攻打,打下来之后便从此包围了北京,这就是历史上的“庚戌之变”。

历史上,蒙古部族虽两次围京,但使京师化险为夷的明军主力都是来自于京师北防线的驻军,京师北防线的防卫作用基本是达到了。

居庸关长城

在地利上,京师北防线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在人事上,京师北防线上兵力可快速集结,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兵力分散确实是其一大劣势。明朝两次被包围虽有防线失灵的原因,人为因素也是重要一点,因为没有人的防御工事,它就是个空壳。

像明朝中后期那样那样不断修筑防线,消极、被动抵御,是明朝对蒙古措施的生动写照。我个人认为,之所以蒙古人不断地进行大大小小的袭扰,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经济需求,开放口岸,进行货物贸易,蒙古人也就不会再来侵犯,明朝也省下一笔防御的巨额费用。

明朝弘治年间设立的九边重镇

总结:京师北防线虽然存在漏洞,但却在保卫京师安全上基本达到了目的。若蒙古集中兵力攻打京师北防线的某一处,则明军往往失手。但若没有京师北防线,明军就会处处失手。

且蒙古两次围京,最终解围的明军主力都是来自防线上的驻军。

如果没有这道防线,蒙古部族在包围北京的大好形势下,为何会退回草原?可见,就是因为有了这道防线,才使得大明王朝得以延续。

(本文完)[玫瑰]

本文内容由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