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麦冬的功效与作用(地黄麦冬汤组成)
导语:地黄+麦冬,功效多,值得学习
地黄和麦冬合用,为养阴生津的常用组合,五脏阴津不足均可用之。
麦门冬,其味甘中带苦,其气偏寒,膏脂浓郁,归肺、胃、心经,能养阴生津,清心除烦,润肺养胃。
《神农本草经》曰:“(麦冬)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本草经集注》曰:“(麦冬)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
《本草衍义》曰:“(麦冬)治心肺虚热,并虚劳客热。”
《本草拾遗》曰:“(麦冬)去心热,止烦热。”
《本草汇言》曰:“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或吐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然而味甘气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体润质补,能养骨髓,专治劳损虚热之功居多。”
《本草正义》曰:“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
凡胃火偏盛,阴液渐枯,及热病伤阴,病后虚羸,津液未复,或炎暑燥津,短气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证,麦冬寒润,补阴解渴,皆为必用之药。”
这些论述阐明了麦冬长于补养肺、胃、心之阴、精、津,并能清热润燥。
地黄入心、肝、肾,补养阴血津液,尤长于入肾补肾阴,二药合用,五脏之阴均可补养。
肾阴为一身元阴之根本,五脏六腑赖其滋润濡养,肾阴不足则诸脏失养,故地黄通过补养肝肾之阴而有助于麦冬润肺养胃,地黄直接入心经养心阴,合麦冬加强养心清心之功。
地黄补养肾阴与麦冬补养肺胃心阴的功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肾与肺、胃、心的关系密切。
肺为水之上源,与肾为母子关系;心为君主之官,属火,心火宜下交于肾,肾水宜上济于心,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后天纳运正常有赖于先天之充盛,先天之阴精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充养。
麦冬润肺养胃,清心养心,地黄滋肾,合而用之,金水相生,水火既济,先后天相互充养,则润肺养胃,滋肾养心之功著,可广泛用于五脏阴津亏虚诸证。
历代本草对地黄与麦冬相伍运用的论述颇多,如《汤液本草》曰:“(熟地黄)得清酒、麦门冬,尤良。”
《本草纲目》引《易简方》曰:“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
《本草纲目》曰:“麦门冬以地黄为使,服之令人头不白,补髓,通肾气,定喘促,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盖有君而有使也。是独行无功矣。”
对所收集的地黄方剂中配伍药物的统计结果表明,生地黄与麦冬同用的频率达23.57%,熟地黄与麦冬同用的频率为20.30%,显示了地黄与麦冬这一配伍结构之常用。
1
生地黄与麦冬
生地黄与麦冬,两者均味甘苦性寒,皆能入心清心,养阴生津,合用养阴之力得以加强,《得配本草》谓生地黄以“麦冬为佐,复脉内之阴”。
生地黄长于清热凉血,麦冬长于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二药合用既能清养肺胃,又能凉血补血。善治热病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临床可用于肺燥干咳痰少,或胃热阴虚之呕逆、消渴,或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或热病心烦不寐,或热入营血,口干舌绛,血热妄行、斑疹吐衄等。
生地黄和麦冬配伍,即为《保命集》麦门冬饮子,此方以麦冬、生地黄各五钱,水煎服,治疗衄血不止。
该配伍也常用于治疗血虚证,或再加阿胶、胡麻仁。
如《本草纲目》引《医方精要》云:“男女血虚,麦门冬三斤,取汁熬成膏,生地黄三斤,取汁熬成膏,等分,一处滤过,入蜜四之一,再熬成,瓶收。每日白汤点服。”
《本草纲目》曰:“麦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收,寒多人禁服。治心肺虚热及虚劳。与地黄、阿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
用于治疗肺燥干咳,常配伍天冬、天花粉等,如《杂病源流犀烛》滋燥饮。
治疗脾胃热阴虚者,常配伍玉竹、沙参、石斛等,如《引经证医》加味甘露饮。
阴虚火旺之心烦失眠,常配伍黄连、酸枣仁、茯苓等,如《伤寒大白》朱砂安神丸。
生地黄与麦冬性寒,长于润肺养胃,保全肺胃之津液,又能养阴清热,凉血养血,能全面照顾温热病发展过程津液耗损,营阴耗损而热邪未尽的病机,为温热病伤及阴津之证所常用。
在温病学派中,该配伍结构尤为常用,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大家均喜用该二药组方。
笔者为研究需要而收集的《温病条辨》中含有生地黄方剂共18首,其中生地黄和麦冬共用的方剂就有15首,反映了吴鞠通对该结构的重视和喜好。
该结构在温病中之所以常用,与温病学派的重视保津养阴的学术思想有关。
从病理变化上言之,外感温热病易耗伤阴液,而阴液耗伤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良恶密切相关。
诚如王孟英所言:“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故在温热病的治疗中十分注重养阴。
外感温热病中耗伤阴液,又以肺胃津液最易耗伤。
叶天士认为“胃喜柔润”,首创胃阴学说,并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为娇脏,故温热之邪极易伤肺之津液。
胃为水谷之海,津液化生之源,邪热侵犯,邪正交争,热势炽盛,胃津必然大量耗损,加上温病以发热、汗出为主症,热愈高则津液益损,热愈久则津液损伤尤甚;
津液为汗之源,热迫汗出则津液随之耗损,故外感温热病伤阴,主要是伤及肺胃之津液。
养阴保津即以保肺胃之津液为主。温病学派养阴时喜用甘寒凉润生津法,而不喜厚味滋腻补阴法。
麦冬和生地黄皆为甘寒凉润生津之品,养中有清,二药合用不仅能补美和保存肺胃之津液,还能清热除烦,清热凉血,故而不管热在脏腑损伤津液,还是热入营血损伤营阴均宜之。
如《温病条辨》中治疗阳明温病,“无水舟停”,津亏便秘之增液汤;治疗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损之益胃汤;治疗热入营分证之清营汤等均以生地黄和麦冬配伍组方。
2
熟地黄与麦冬
熟地黄甘温味厚,滋补肝肾,益精填髓;麦冬微寒,偏于养肺胃之阴。
二药相伍,一温一寒,药性平和,以滋补阴精为主,可滋肾养肺,滋肾养胃,滋肾养心,可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咳,或胃热津亏、肾水亏乏之消渴,或心肾阴血不足之神志不安等证。
阴虚易致虚热内生,本结构滋补力强,而清热力不足,若热象明显宜配伍清热类药物或养阴清热之品使用。
肺肾气阴两虚,可配伍五味子、黄芪、人参等同用,如《杏苑》黄芪补肺汤。
胃热津亏、肾水亏乏,可配伍石膏、玄参等同用,如《辨证录》闭关止渴汤。
如心气不定,惊悸多忘,可配伍人参、茯神、菖蒲、远志等同用,如《圣济总录》养神丸。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岑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