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王勃在写《滕王阁序》的时候是几岁(王勃因为滕王阁序而死)

导语:《滕王阁序》作者王勃,为何27岁就去世?都是《檄英王鸡》惹的祸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年幼好学,六岁成文九岁成诗,十六岁时即进士及第,二十六岁作出不朽名篇《滕王阁序》,他的才华用任何溢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

“明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更是对王勃赞赏有加,称其:“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抒写悲凉,洗尽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王勃虽有盖世才华却英年早逝,在写下《滕王阁序》的第二年就落水而亡,死的时候才27岁。说起王勃之死,也是因为才华作祟,都是他那篇《檄英王鸡》惹的祸!

王勃出道很早,十六岁时就高中进士,授从七品朝散郎,后在沛王李贤府上担任修撰。李贤既是后来的章怀太子,他十分倾慕王勃的才气,两人之间私交甚好。

唐朝初年,斗鸡之风盛行,朝廷诸王私下里都以斗鸡为乐,李贤也不例外。有一次,李贤和英王李显比赛斗鸡。王勃也是少年心性,为了给李贤助兴,当场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来讨伐李显的斗鸡。《檄英王鸡》本是年轻人之间的自娱自乐,结果传入唐高宗李治耳中后,却给王勃惹来大祸。

唐朝自建立之初,皇室内斗激烈,争储夺嫡之风盛行。自隐太子李建成之后,多位皇族子弟因卷入争储夺嫡而死。唐高宗李治在得知王勃作了一篇《檄英王鸡》后,十分担心这篇文章会让李贤和李显​产生矛盾,生怕在诸皇子之间引起争斗。

檄文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章体裁,主要用于征召或声讨、揭发等文书。李治认为王勃身为沛王府修撰,对于二王斗鸡之事不但不行谏诤,反作檄文取乐,分明是“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因此下旨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并且还命人将他逐出长安。

王勃被逐出长安后,刚刚有点起色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之后王勃辞别家人,到巴蜀之地游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在好友凌季友的邀请下,前往虢州担任参军。在王勃担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怕受到牵连就将曹达藏匿起来。后来王勃又怕走漏风声,便命人杀掉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反而因此而犯了死罪。

根据《旧唐书》中的记载,王勃藏匿曹达一事,极有可能是被人陷害。这所有的一切,有可能是跟王勃有过节的人给他所设下的一个陷阱。王勃虽然素有才气,但是在当时只是一个位卑言微的小人物,因此王勃在虢州所犯之事极有可能还是当初作《檄英王鸡》留下的隐患。

因为虢州所犯之事,王勃受到了十分严厉的惩罚,差点还因此丢了性命,因为遇到了朝廷大赦,才侥幸逃得一命。王勃的父亲王福畴原本是雍州司功参军,也因为王勃之事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对父亲被贬之事十分内疚,特意作了一篇《上百里昌言疏》,以表达对父亲王福畴的内疚心情。

王勃出狱后,窝在家中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仕途也是心灰意冷,朝廷宣布恢复他的官职,他也没有接受。公元675年秋天,王勃十分思念自己的父亲,因此不远万里前往交趾看望父亲,途中南昌时恰逢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因此写下了那篇名传千古的《滕王阁序》。

王勃于当年十月离开南昌,一路沿长江西行,于第二年春夏之交到达父亲王福畴处,不久后便踏上归途,乘船途径南海返回中原。时值夏季,南海风高浪急,王勃不幸溺水,时年27岁。一代天骄就此陨落,实在令人万分叹息!

在王勃去世的这一年冬天,长安城里的人们都在传颂着他所作的那篇《滕王阁序》。有一天,唐高宗李治也读到了这篇序文,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时,不禁拍案而起,惊叹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之后,李治又想到自己当年因王勃所作《檄英王鸡》而下旨驱逐他,便问随从:“王勃如今何在。”随从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李治听完忍不住仰天长叹,连呼三声“可惜”!

古代的才子大多有恃才傲物的毛病,才气越高的人身上这一点越明显。如果王勃当初没有作《檄英王鸡》,也许就不会触犯唐高宗李治的忌讳,也就不会有后来这一连串的变故,更不会在南海落水而亡。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以他的才华来说,他的成就也许能够直追甚至超越李白。

本文内容由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