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唐朝娶五姓女(唐代的五姓七家有哪些)

导语:唐代婚恋鄙视链顶端 五姓女有多难娶 凭什么成为男人终极的结婚对象

现在婚恋市场中浮现着各种各样的鄙视链——相貌鄙视链、财力鄙视链、职业鄙视链、学历鄙视链等等。在唐朝的婚嫁中也存在着一条门第鄙视链。唐高宗时期有位宰相薛元超,娶的是李世民弟弟李元吉的女儿和静县主,对于他人来说这已经是走上了人生巅峰,十分圆满了,可他说自己一生有三个遗憾,其中一个就是没能娶到“五姓女”。

大唐婚嫁鄙视链顶端:五姓七望

唐代读书的士人,人生最高愿望基本上就三条:一,考上进士,二,娶五姓女,三,死后埋在北邙山。

唐代有五大士族豪门,分别是王、崔、卢、李、郑,五大家中的女儿被称为五姓女,是唐朝所有男人心中的终极结婚对象。

五姓其中的李氏又有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而崔氏则分为了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合称为“五姓七望”。

望指的就是祖籍地,一个家族族群的长久居住地。自魏晋时期因推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逐渐垄断地方推选官员的权力,他们的姓与其所在郡县关联在一起,称为地望。

五姓七望分别以陇西、赵郡、清河、博陵、范阳、荥阳、太原为郡望,其中山东博陵崔氏更是更是被公认为天下士族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就对此颇为不满:“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在李世民的干预下,高士廉等人重新编纂了新的《氏族志》,将皇族陇西李氏列为第一等,但这排名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实际上在士人中并不被认可。

不仅在他那个时代,手下的一帮大臣,都以娶五姓女为荣,如房玄龄、魏征等当世重臣。即使到了唐朝中期时,李家已经久坐天下了,也依然会遭鄙视。

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文宗李昂,想为太子迎娶宰相郑覃(荥阳郑家)的孙女,没想到遭到了一口回绝。更气人的是,没过多久,郑覃就将孙女嫁给清河崔家的小伙子,那人当时只是九品小官。以至于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但愤怒归愤怒,贵为帝王也依然没有办法,在那时,世族门户就代表着社会地位。

文章开头说的那个薛元超,他出身于关中四姓韦、裴、柳、薛的薛氏,在全国家世中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可他还是“没能娶五姓之女为妻”,并引以为平生三大遗憾之一,而且还是排在“没能编修国史”的前面。

五家七望相互通婚 拒绝往外嫁女儿

千年世家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五家七望大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为了让家族财产与地位世代保存下去,姻亲和血缘关系就成了两道保险锁。

大家靠着彼此之间互通婚姻,关系盘根错节,逐渐形成了稳固的上流社会网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天然的鄙视链。高门大族观念深固,士庶高寒鸿沟极深。

五大家培养出的女儿都内部消化,家族间互相通婚,不仅蔑视诸姓,即使皇室也不能入其眼。原因有三:

一是:士族豪门子弟的学问、修养是经年累积的,其底蕴绝非其他家庭可比,李姓皇族在他们眼里是一群没有素质的暴发户,不屑与其联姻。

另一方面,虽然李唐皇室标榜自己出身于陇西李氏,但在先祖时期,与鲜卑人通过婚,所以在他们看来,就是血统不纯正,视为“夷狄之裔 ”拒绝与其通婚。

第三:从魏晋到唐,朝代更替,皇帝轮流做,皇家也不过如此。倒是他们世家大族,即便历经数百年的战火纷乱,族中子弟依旧坚挺,总能屹立朝堂。

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就刻意打压山东士族。唐高宗李治时期,曾经专门下诏,五姓七望之间不得通婚,但这条命令实际执行结果并不理想,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五姓七望不仅没有理睬李治,继续我行我素。民间因为这条政令的颁布,更加推崇与五姓七望之间通婚联姻,拉升了他们在婚恋市场的价值。

五姓七望狂妄的本钱是什么?人才!

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天下分裂,局势动荡,无论是谁当皇帝,都需要人才来辅佐,人才来自于哪里?

在科举制出现以前,选拔人才的制度,无论是九品中正制,还是察举制,都被世家大族把持着。他们在经济上又有着“占田荫客制”的特权,普通百姓家庭连吃饭都是问题,虽然会有寒门子弟崭露头角,但庞大的官僚群体中,来自各个世家士族子弟占绝大部分,把持了朝堂大权,所以这就是五姓七望狂妄的甚至藐视皇族的资本。

隋朝建立,改革了选官制度,推行了科举制,在世族垄断人才选拔制度上打开了一个口子。但隋朝国祚短暂,科举制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唐朝建立后,随着科举制的执行,渐渐地成为了士人主流的晋身渠道,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又要说薛元超的人生三大遗憾了,他的第一大遗憾就是没能考上进士,因为他靠着父祖官位、家族豪的余荫而得官。

世家大族子弟被推进了科举制的赛道上,为了保持家族利益,纷纷出来参加科举为官。

五姓七望依靠着巨量的财富、显赫的家学,为家中子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通过精英教育,世家子弟通过科举进入政治中枢,遍布朝堂,继续施加着影响力。

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据不完全统计,唐时出任宰相的,有博陵崔氏16人,清河崔氏12人,赵郡李氏17人,荥阳郑氏13人,范阳卢氏9人,陇西李氏12人,只有太原王氏,唐时任宰相者寥寥,影响力稍逊。

虽然五姓七望对于科举的影响是有的,但科举制的大力推行,世家大族不可能再有机会像从前那样享受各种与生俱来的特权。

一方面外部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在加剧,另一方面世族内部也发生着优胜劣汰的分化。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世家子弟通过考试晋升,受到朝廷重用,而躺在祖宗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的大部分人,就断了进入权力赛道的机会。

科举制的深入推行,使得世家大族,逐渐开始没落。唐末、五代十国的动乱,五姓七望遭到了沉重打击。

到宋代后,统治者大力推行平民科举,降低读书成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世间从此再无世族寒门之分。

所以说教育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只是婚恋市场上的鄙视链,从来没有消失。

本文内容由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