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是指什么(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三元是指)
导语:古代科举的“连中三元”,三元是哪三元?
所谓科举,就是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至少从汉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科举制度的雏形。从隋炀帝开始发展成形,明朝逐步发展完善并具有了完备的制度,到清光绪年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300年的时间。
南京夫子庙:“状元巡游”玩穿越春节喜庆有乐趣
宋代以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元”,三元是指&34;、&34;、&34;。读书人首先要在县、府参加考试,被录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秀才”称号,并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即连中三元。
杜受田故居内古代科举考试场景
解元
乡试考试, 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省府主持又称&34;。此考连考3场,每场3天。乡试考中,称为&34;。.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描写的就是乡试的情形,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元
会试考试, 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也称&34;,同样是连考3场,每场3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考中者,称为&34;,贡士第一名称&34;。
状元
殿试考试,是由会试的合格者参加.殿试是最高层次的考试, 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出题,并定出名次。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其中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二三甲分别取若干人。
客观地说,要在文科考试中做到&34;,确实相当难。据史料记载,历代数下来,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18人连中三元(三元及第)。
文状元15位:
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宗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三位“武三元”:
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于大逑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