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佛教僧团制度是什么(寺院僧团管理制度大全)

导语:佛教僧团制度

因为任何一个宗教他要传承,就必須有它的組織結構。我們提到最早僧团制度是由耆那教創建出來的,而佛教最早的僧團就是五比丘,因為釋迦開始傳法之後他的整套理論邏輯性比較強 ,也比較可信服,其它宗教门派就紛紛改宗加入佛教。

佛教僧團結構的核心,在度化眾生的事業裡頭釋迦牟尼佛是根本導師,所謂教團它包括七众弟子,即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沙彌、沙彌尼、學戒女。

在佛陀入滅以後,度化眾生的事業是由教團來承擔,所以佛陀他在生前就非常重視教團的建設,嚴格的說,佛陀的教團是修行者的和合整體,又叫僧伽或者僧團,僧伽的意思就是和合之眾。教團組織它有二個基本方面,1、所依持,2、戒律。

所依持是最基礎的一環,又叫三寶,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由皈依三寶就進入了佛教的教團,三寶作為全體佛教的根本,規定了佛教的性質與意義,是佛弟子首先要遵守的底線。

在皈依三寶以後,不同弟子遵守不同的戒律,戒律戒律,戒和律本義是有差別的,戒,是防非止惡的禁條,它偏重於內心的自律,而律,那就是為了維護出家的清淨。戒,出家在家都可以用,律,在家居士就沒有律了,只有出家的僧人有律,所以戒僧一直是僧團裡地位最高的。而且比丘僧可以收徒比丘尼,比丘尼不得自己收徒,並且比丘僧可以批評比丘尼,比丘尼絕不可以頂嘴。

佛陀制定僧团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僧团要有组织、有系统才能令佛法弘传久远。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