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被赐黄马褂是什么人(古代赐黄马褂什么意思)

导语:获赐黄马褂是地位的象征,但也分几种情况,只有这一种才有含金量

在很多清宫剧中,皇帝赏赐大臣黄马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很多人认为官员获赐黄马褂并不新鲜,也谈不上是至高的荣誉。毕竟影视作品以娱乐为主,很多情节不必当真。其实,在道光以前,赏穿黄马褂并不普遍,含金量很高。

​清代官吏的制服有四种:礼服(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马褂在清初只有营兵穿着,康熙末年,有些富家子弟也有穿着者。雍正时,因为穿马褂骑马、射箭颇为方便,穿着者逐渐多起来,以至后来无人不穿。马褂之中以黄马褂为最尊贵,非恩赏不能穿服。

赏穿黄马褂分为两种,即“赏给黄马褂”和“赏穿黄马褂”。一字之差性质却有很大的不同,赏给黄马褂只是赏给一件,不得自己制作服用,如皇帝侍卫、行围、校尉及比武得胜时所穿的黄马褂;赏穿黄马褂则是赏赐给穿黄马褂的权利,一件穿破了,可以自己制作服用,如赏给有功文武大员的黄马褂。

综合来看,能够服用黄马褂的,不外乎三种人:

​第一,皇帝巡幸随扈人员所穿的黄马褂。

这种黄马褂因职务关系而穿,所以称为“职任褂子”,任职期满或解除职务后便不可再穿。按规定:“凡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前引十大臣、护军统领、侍卫班领,皆例准穿黄马褂”,一般随行人员不得穿用,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工作服。

第二,随皇帝狩猎行围时射中猎物及校射比武等赏赐的黄马褂。

清代咸丰以前,每年秋天要到木兰大猎二十天,称为“行围”,在打猎时射中鹿的,打猎完蒙古人在路上献禽的,赏给黄马褂及其他奖品。这种黄马褂只有在行围时才能穿,因此也叫“行围褂子”,俗称“赏给黄马褂”。

第三,赏赐给立有功勋的高级军事将领或统兵文职大员的黄马褂,即“赏穿黄马褂”。

​清代对于有功武将,除加官进爵外,还赐“巴图鲁”名号、赏戴花翎及赏穿黄马褂等,而赏穿黄马褂被认为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这种黄马褂称为“武功褂子”。将黄马褂赏赐给功勋卓著的官员是乾隆以后的事,但是在道光以前都极为少见。咸丰以后因战事频发才逐渐盛行起来。

武功褂子是清政府赐予高级将领的最高荣誉,被赐予者均会登记入册,与前两种不同。有功大臣因特赐才能穿着,因此清代官员视获赐黄马褂为一种特殊恩宠,也代表着政治地位与权利。

清末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时,很多文武大臣都曾得到赏穿黄马褂。胡雪岩因捐输及辅佐陕甘总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赏封布政使衔,从二品顶戴,用珊瑚顶,赏穿黄马褂,人称“红顶商人”。

​同治借师助剿以后,外国人中亦有蒙赐黄马褂者:常胜军将领戈登助李鸿章进攻宜兴、溧阳、常州,因功赏穿黄马褂、花翎,赐提督品级章服。一般来说,受奖的功臣们只有当国家举行大典时才穿黄马褂,平时则高高地供奉在祠堂里,以示荣耀。

不过,他们也可以复制一件较原物简单的黄马褂,以备公务需要是穿用。另外,在他们有过错或办事不利时,皇帝便要将黄马褂收回,称为“褫夺黄马褂”,以示惩戒。

由于黄马褂分为“职任褂子”、“行围褂子”、“武功褂子”三种,它们因其功能不同,于是在形式上略微加以区别。侍卫所穿的“职任褂子”和“行围褂子”用黑色纽绊,“武功褂子”用黄色纽绊。

​不管是哪一种黄马褂,其目的都是皇帝笼络臣子的一种手段。统治者利用官员们的这种心理,用黄马褂作工具收买他们,麻醉他们,愚弄他们,利用他们。是使他们长期为统治阶级服务,以便封建统治更加巩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