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孩子为什么画画总画的不像(为什么孩子画的不像)

很多父母都非常困惑自家孩子的画画,怎么老是画不像呢孩子画出来的东西与真实的东西的样子差别很大,这是为何

1.父母要了解儿童绘画的特点

其实,这很正常,这是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画画的心理特点。

有点儿童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孩子在一岁以后才有握笔的能力,即我们心理学所说的儿童的抓握能力,此时孩子满手握笔会在纸上、地上和墙壁随便乱画,孩子画的是一些连他自己都搞不懂的杂乱无章的线条,这种糊涂乱摸一直要持续到3岁左右,被心理学家称为“涂鸦期”。

当你问孩子“你画什么呀”他会说这是云彩、这是人、这是小狗等等,这很让父母困惑,为什么呀这哪是云彩这个时候,孩子的绘画是率性而为,以满足本能快乐为乐趣,可以说绘画本身就是目的,而非我们成人意味的孩子要画出什么来。婴儿期的孩子非常喜欢这种乱画,无序的线条、杂乱的形状,没有规则、没有意图,就是想表达孩子所感兴趣的东西。父母此时,一定要鼓励孩子糊涂乱摸,让孩子乱画,而不要非让孩子画出个什么名堂来;在这个涂鸦中,孩子训练了动作,锻炼了手的伸展能力,获得了更多的绘画经验,为以后画得像奠定了基础。

2.绘画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表达

心理学界有一个对孩子绘画的说法,三岁画圆、四岁画方、五岁画椭。这实际反应了孩子心理行为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随着孩子感知能力的发展,触摸、感觉、听、看和操作等认知功能的发育,孩子开始由乱画、不自主画发展到有意、自我的画画,开始能把自己看到的与自己内在的经验联系起来,并给自己的画命名。

随着孩子绘画机会的增多,他们的画从无序的线条到逐渐能够画出圆圈、方的图案,在圆圈、方形中涂抹内容,给圆圈赋予意义,太阳、月亮、脸、肚子、苹果等都是孩子给自己画画的命名。

特别是当父母要求孩子明确所画图像的内容时,孩子开始把图画的形状、图案与生活当中的一些东西联系起来,给所画的画赋予意义,即见形赋义。这个时期,孩子的画开始与他们的经验结合,画画激活了孩子的经验或大脑中的已有物体的形象,从而使图画具有了意义。但是,孩子图画的意义与外界事物的联系、对接是偶然的、随意的,还没有发展到守恒概念阶段。例如一个圆,当你问孩子时,他可能说是脸,也可能说是苹果;即便是被孩子刚刚说成是苹果,但过后你再问,他可能又说是一个太阳。这一点父母一定要理解,这与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有关,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关,与孩子绘画的能力有关,父母千万不能与孩子较真,不能认为孩子错了。

3.孩子为什么总是画不像呢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画画出了“错误”,以成人固有的观念审视孩子的绘画。当孩子说,妈妈我画的是老虎,妈妈会说,哪是老虎,明明是一只猫。当孩子兴高采烈地给爸爸说自己画的是几棵柳树时,爸爸却说这哪像柳树啊,这是几根电线杆。各位父母,你与孩子的心理对接了吗你与孩子的内心世界对接了吗你与孩子眼里的事物对接了吗

为何是孩子的画错了呢为何不是父母的观念出了问题呢

孩子在绘画中写实,画他们所认为像的事物,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为何父母偏要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呢孩子的“错误”是一种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逐渐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画得“不像”是非常正常的,小小的年龄我怎么能够画像爸爸、妈妈,随着我的年龄不断地增长,我会越画越像的,你们能不打击我的积极性吗所以父母不能粗暴地要求三四岁的幼儿画的和自己一样。

4.父母不要干涉孩子的绘画行为

父母要尊重孩子绘画的表现形式,鼓励孩子大胆的画画,参与孩子的绘画活动,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如果父母仅仅关注的是孩子画的像不像,美不美,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在拿起画笔画画了。父母不能简单地用“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绘画,父母要明确,你让孩子画画的目的是什么千万不能与功利挂钩,不能与培养美术家对接。孩子绘画的目的是兴趣所在,是快乐所在,是表达孩子的情感所在,是宣泄孩子的压力所在,不能用功利的眼光对待孩子的绘画活动。

绘画,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还可以训练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思维能力,极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父母参与孩子绘画,还可以增进与孩子的互动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理解孩子的心态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作为父母,何乐而不为呢为何不把绘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把握绘画这个既快乐又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玩的事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