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确定问卷结构一般有哪几个方面工作(如何确定问卷的流程与编排)

导语:【晓松分享】确定问卷结构的三步骤

晓松分享第96期分享

主编丨晓松

1481字丨阅读时间:8分钟

(图一)

以终为始,从问卷设计前三问切入,选择合适的问题种类,并进行排序。

步骤一:确定分信息数量

问卷设计前三问,告诉我们要先弄清楚三个问题:这份问卷的用途,希望通过问卷获得什么信息,每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其中,每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对应的就是(图一)中步骤一的分信息。课程需求问卷确定分信息的依据是课程大纲,通常情况下,课程大纲中有几个模块,就有几个分信息。如(图一)中,课程大纲包括A、B、C(课程大纲的关键词)三个模块。

步骤二:明确各类问题的分信息数量

知道想要获得哪些分信息(A、B、C)后,我们需要考虑:用哪类问题进行提问,更有利于获得想要的信息?在这一步,还需要考虑到各类问题的数量。一份课前需要问卷通常有12个问题,包括开放式问题3~4个,封闭式问题8~9个。那么,分信息A、B、C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中各应有几个呢?这要依据问题树中的A、B、C对应问题点的比重,先确定A、B、C在问卷问题中的比重再确定问题的个数。从(图一)中可见,A、B、C对应的问题树中问题点的比重排序为:B、A、C。因此,B在12个问题中占比最多,为5个。

步骤三:进行问题排序

明确了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中A、B、C的数量后,下面就是排序了。先看看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的排序。虽然有人建议在问卷种类排序时,将开放式问题放在封闭式问题后面,先易后难。但根据我自己十几年来的经验,我认为正好相反。如果将封闭式问题放在前面,开始填写时确实比较容易,但到开放式问题时,因为有了前面的对比,一方面会让被调查者觉得麻烦或困难,另一方面回答问题时容易受到封闭式问题选项的限制,无法真正达到开放式问题的效果。将开放式问题放在前面,看似难度变大了,但只要问题设计得合理,与被调查者自身工作和利益相关,其填写意愿不会受太大影响。同时,通过开放式问题,还能激发被调查者的发散思维,获得更多我们想要的信息。在完成开放式问题后,看到相对容易的封闭式问题,被调查者会更愿意填写。因此,我建议:一份问卷中,将开放式问题放在前,封闭式问题放在后(用于被调查者背景信息的问题除外,因为一般放在正文最前面),半封闭式问题可根据需要灵活放置。

1.开放式问题排序

一份课前需求问卷中一般有3~4个开放式问题,其之间一般是总分关系。第一个问题问跟培训主题相关的总的问题,后面是几个分问题,对应到课程大纲,则是每个模块的问题。例如,“销售人员的沟通技法”培训有两个模块,关键词分别为“听”(A)和“说”(B)。那么,第一个问题会问:“您在跟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有哪些困扰或挑战?”第二、第三个问题分别问A和B两个方面。这里第一个问题跟后面两个问题是总分关系,那后面两个问题,A、B哪个应该放在前面呢?这就需要看A、B的逻辑关系:先A后B,因为认真聆听才能有效表达。因此第二个问题问关于A的问题(即A1),第个问题问关于B的问题(即B1)。

2.封闭式问题排序

封闭式问题的排序依据,主要是分信息之间的排序。分信息A、B、C在间卷封闭式问题中的顺序,一般可以直接参考课程大纲,因为大纲各个模块顺序的确定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排列的。例如,“销售人员的沟通技法”培训,课程大纲A、B各模块的编排顺序,正常情况下是先A后B,确定分信息的排序后,就可根据步骤二的数量,先将A、B分信息下面的关键子信息标注出来,如A2、A3、A4、B2、B3等。

综上所述,步骤三主要是将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中的几个分信息按照时间、结构、重要性进行排序,在这个前提下,应客观性问题在前,主观性问题在后。

以(图一)为例,完成上面的三个步骤后,就有了(图二)的问卷结构。

图二

以上内容来自《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培训问卷设计和运用》一书。

苏平老师著作,《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系列第二本

从小白到专业的5本培训工具书(苏平老师著作)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