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用于艺术装饰的多样性是什么(浮雕用于艺术装饰的多样性原则)
导语:浮雕用于艺术装饰的多样性
浮雕在整个20世纪百年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圆雕愈益趋向独立发展的革命性变化,浮雕也开始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传达着更具独立意义的精神内涵。与绘画、圆雕一样,这一时期的浮雕艺术受到众多流派风格的影响,象征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等等,在浮雕领域都有所表现。就整体而言,一百年间的浮雕艺术呈现二大走向。一种沿着罗丹的路线继续推进,大体属于写实范畴。一批卓有成效、影响广泛的雕塑家活跃其中,如布德尔、马约尔、柯勒惠之,麦尼埃、贾克莫·曼组、奥古斯丁基奇以及稍后时期的乔治·让克洛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氛围中,他们始终坚持作为雕塑传统的体量和具象形式,同时也根据自身的感受和接触到的新思想,进行各有特色的现代风格形式探索。一种则另辟蹊径,背道而驰。这是一个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汇集诸多流派或主线的庞大队伍,他们以趋向多元化极端的各种形式探索,在反传统的道路上高歌猛进。高更、马蒂斯、阿尔普等一批雕塑家,于20世纪的初期将绘画上的革新实验引入雕塑领域,为现代浮雕突破传统体量观念的空间拓展迈出了第一步。
回顾世界浮雕艺术的演进过程,可以说浮雕艺术是在继承、借鉴与变革中不断发展的。各个文明区域、各个民族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都对浮雕艺术建设与探索做出过值得记取的贡献,毫无疑问,来自整个人类的所有的历史成就和实践经验,都为浮雕艺术的未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雕塑运动在持续的空间突破中,于80年代进入往往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去辨析各种风格间的关系。支持人们作出确切判断的艺术规范,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都已不存在也未再产生。其实,多元化本身已无形地成为反规范的“规范”——任何一种东西,无论它怎样极端怎样地缺乏认同者,只要被谁认作“艺术”它就是艺术。在此情况下,艺术只剩“艺术”这一词语形式,而毫无足以界定它的实质性的内涵。观念综合型浮雕也已处在难以规范和界定的境地,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趋势中逐渐走向对浮雕自身以至艺术自身的彻底消解。
浮雕压缩
即对一个固体空间假设有三条轴;X轴、Y轴和Z轴,其中X轴为垂直轴,Y轴是水平轴,Z轴是纵深轴。在做浮雕时,保持X轴与Y轴不变,而压缩Z轴并将以上的全部压缩在一个平面上就可以了。如何在保持X、Y、轴不变的情况下,先仔细把稿起好,再在离你最远的一点涂上一层积土,再在最近的点上涂上三层分的积土,如果你是做的近乎于圆雕浮雕也是如此,只是不要忘了随时缩小Z轴的比例。
利用错觉
这种方法往往是用在多层次,复杂一些的构图中,往往是高、中、低浮雕的表现方式同时并用。最常见的是前景人物采用涂浮雕法,随着物景的推移,越来越平,直至背景只需稍稍刻画上去就可以了.在这里表现方式的界定标志是需要明确的。A、高浮雕即可能来对象背后面的感受。B、中浮雕要压缩至Z轴的二分之一。C、浅浮雕一般可能就要压缩至十分之一了。利用厚度的差异,就是利用人视觉上的错觉必要时可以把后面的物体推到前面来,甚至处于一个平面上。
外轮廓起位
指的是外轮廓与背景交界处前后轮廓和背景垂直高度的部位叫做起位,在观察学习别人的浮雕作品时,要特别留意,留意这些连接处是如何处理浮雕的一侧去观察艺术家对微小的变化之处是如何处理的,是如何使远处的那只眼睛刚为从眉笔下面露出来的。这个起位技术是浮雕中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把主体与背景拉开距离,使浮雕有了立体感,并表现出多层次。
浮雕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1、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式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
2、薄浮雕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深2~5毫米。薄而有立体感,以疏衬密,刀法洗练;
3、阴雕通常在箱、橱、床、柜的板面雕刻。不用画稿,以刀代笔,意在笔先,以明快的刀法雕刻阴纹图案;
4、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5、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
6、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7、镂空雕是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