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庄子怎么评价老子(老子庄子比较)

导语:刘立夫|庄子对老子的评价:老子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真人

庄子对老子的评价:老子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真人

道家的庄子与老子的关系,类似于儒家的孟子与孔子的关系,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但古人不一定这么看。在《庄子•天下篇》中,作者将老子、关尹放在一起评价,而庄周单列,这说明在庄子后学眼中,老子与他的徒弟关尹思想比较接近,而庄子与老子思想上的差距还是蛮大的。虽然《庄子•天下篇》的作者不是庄子本人,但他们关于老子的看法属于同行评价,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应该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的。本篇文字不多,但比较晦涩,不太好理解,我这里做一个简要介绍。

1.以本为精,以物为粗

《天下篇》对老子、关尹的评价主要有4句话,这是第1句。意思是说,他们以理想化的“道”为根本,觉得人世间的人和事大都是有缺点的,背离了道的要求。这个有点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论”,但出发点和归宿都不相同。柏拉图的理念论侧重于揭示自然万物的基本原理,但老子、关尹侧重于人的精神追求。

2.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

这是第2句。意思是老子、关尹不愿像普通人那样将财富的积累作为人生的追求,贪得无厌,而是追求生活的恬淡,精神纯洁,无欲无求。

3.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本来前面两句讲完了,但它后面又加了两句:“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两句应该是老子、关尹哲学思想的一个总的概括。先说第3句。

“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意谓老子、关尹建构了一个常无、常有的学说,即“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在通行本《道德经》的第一章就说到了。这是观察问题的两个维度。还有一种标点是这样:“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都说得通。也就是用“无”的角度观察事物的微妙,用“有”的角度了解事物的差异。

4.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这是第4句,说的是老子、关尹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为柔和谦虚,内心空灵,与人为善,不与人发生任何争端,更不用说诋毁他人。

这是庄子关于老子、关尹的4句基本评价。但后面还有关于老子与关尹的差异性表述,引用的是二人的原话。我这里根据林语堂的译文摘录如下(见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关尹说:“假如没有自己的主见,仅随物的本性而表露自己,那么其动时就会像流水般的自然,静止时便像明镜一样的晶莹,感应时又会像回声般的迅速;恍惚时像虚无,寂静时若清水;和外物相同时便又趋于和谐;但是一旦存着妄有之心,反将有所错失;它从不超出众人之前,而常跟随在众人之后。”

老聃说:“自己虽有才能,却处于没有才能的地位,这样才能像天下的壑谷一样可包容万物。知道光荣,却不和人争光荣,甘心居于耻辱的地位,这样才能像万物归附的大谷。“众人都争先,自己独居后。”“宁受天下人的垢辱。”“众人都求实际,我独守虚无。”“因为知足不储藏,可以所以常有余,这才是真的富足啊。”

这些表述,我们在《道德经》中基本上可以看到。(但关尹的原话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天下篇》对老子、关尹的评价是最高的。原文是:“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意思是,老子、关尹这种人已经在道的方面做到了极致,确实是自古以来的“博大真人”。

如果比较一下就更清楚了。《天下篇》评价墨子为“才士”,慎到为“怪异”,又说田骈不守“正道”,惠施搞“诡辩”,等等,他们都是有明显的缺点的。对庄子本人的评价也没有老子、关尹那么高。用现代汉语表述大致是这样:

“庄子体会的道已经到达极致,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对道的解释情理不够透彻,言辞过于暧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