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汉字)(车叕什么字)
导语:车——《汉字的字元·食衣住行》
車【chē】,象形字,像一辆有车轮、车轴和两边的车辖,有车厢(舆),以及辕(辀)、衡、轭具全的车。本义是有轮子、能在陆地上作运输用的车子。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車部》車:輿輪之緫名。夏后時,奚仲所造。象形。
车,古时候传说是奚仲最早发明的。考古发掘表明,至少在商代的墓葬中就已经有了。
在《急救篇》中有很多关于古代“车”上各个部分的名词,
如:辎轺辕轴舆轮 ,辐毂輨辖輮䡦 ,軹軾軫軨轙軜衡。
但是很多字今天都已经不用了。
以「⻋」作偏旁的字
1、关于⻋轮的部分:轮,有⻋辐的⻋轮。
辁,没有⻋辐的⻋轮。
辐,⻋轮中间的直⽊条,⼀头插在⻋毂上,⼀头⽀撑⻋辋。通常为26~30根。
辋,⻋轮的外圈,也称“牙”。
毂[读若⿎],⻋轮中⼼的⼀个圆⿎,中⼼有圆孔与⻋轴连接,外⾯⼀周有榫眼以安装⻋辐。毂的穿轴之孔称“薮”,呈锥形,靠内侧的⼀端孔径较⼤,称“贤”;靠外侧的⼀端孔径较⼩,称“轵”。
轴,是连结两侧⻋轮的传动轴。 辖,⻋轮外侧贯穿⻋轴的键销,以防⻋轮脱落。
輹[fù]/轐[bú],是⻋轴上的轴承,由⼆块合成。⼀块固定在⻋轸上,⼀块⽤⽪绳缚在⻋轴上。⼜名「伏兔」。
2、关于⻋舆(厢)的部分: 《考⼯记》记载,古时候的⻋箱,宽六尺六,⻓四尺四。⻋箱前⾯的三分之⼀,为⻋轼的部分,后⾯的三分之⼆,为⻋輢的部分。⻋箱底部的⻓⽅形框架叫轸[读若诊]。
3、关于⻋辕(辀)的部分,这是前⾯牵引⻋辆的主要受⼒部件。
辀/辕,单根为辀,⽤于⼩⻋的中间,呈曲形;双根为辕,⽤于⼤⻋的左右,为直杠。辕(辀)前端的横⽊叫⻋衡,居辕(辀)之下,与轭相连接。辕(辀)的后端固定于轸。
4、关于⻢的部分:轭,连接于⻋衡两端,搁在⽜⻢颈背上的曲⽊。
除此之外, 从“⻋”的会意字还有: 轰,有很多⻋⾏驶前进的声⾳。
以“⻋”作意符的形声字还有: 辆,⻋有两个轮⼦。载,乘⻋或装⻋。 输,运输。转,由⽔路转运到陆路运输。 轻,轻⻋。
轺[读若遥],轻便的⼩⻋。 辑,⻋箱。 辈,本意指⼀百辆⻋。轩,⻋前⾼后低且有帷幕的⻋。 辎,前后都有帷幔遮蔽。
輓/挽,牵引⻋。辇,⽤⼈推拉⽽⾏走的⻋。 轿,⽤⼈抬的⻋,亦称“肩舆”。 轧,辗压。 辊,轮毂整齐均匀。 辗,⽤辊回转辗压。 辙,⻋轮碾过的痕迹。 轨,两个⻋轮之间的距离。 轶,超⻋。 轲,⻋轴是⽤两根⽊头接起来的。 辍,⻋有⼩缺⽽修复之,后引申为中⽌。
辔[读若佩],驾驭⻋⻢⽤的缰绳。 轱辘,从井⾥汲⽔的装置。 辅,⼈上颔的颊骨。 软,柔软。
小 常 识
⻋同轨,书同⽂
“⻋同轨”,秦始皇时期统⼀⻋轨为六尺。修建以咸阳为中⼼,东⾄燕齐、南⾄吴楚,宽五⼗步的“驰道”;以及北⾄阴⼭脚下河套平原的“直道”。“书同⽂”,秦始皇时期规范统⼀了先秦六国的⽂字,不仅规范了汉字的形体,⽽且规定了⼀字、⼀形、⼀⽤,不准再使⽤通假字。
《史記·秦始皇本紀》:⾞同軌。書同⽂字。
⽂献选读
《詩經·唐風·⼭有樞》
“⼦有⾞⾺、弗馳弗驅?”你既然有⻋有⻢,为什么不去飙⼀下?
《詩經·秦風·駟驖》
“輶⾞鸞鑣。”駟驖[sì tiě],指四匹铁⿊⾊的⻢。 輶[yóu],是⼀种轻便的⻋。鑣[biāo],即套在⻢⼝中的⻢銜,俗称⻢嚼⼦。 鸞[luán],鸾铃,是⻢衔两端露在外⾯的部分所系的⼩铃铛。⻢走的时候,响声如鸾鸣。
《詩經·⼩雅·六⽉》
“戎⾞既安、如輊如軒。” 戎⾞,即兵⻋。 轾,⻋⼦的前⾯低、后⾯⾼。 轩,⻋⼦的前⾯⾼、后⾯低,通常有帷幕。
《論語·為政》
“⼤⾞無輗,⼩⾞無軏,其何以⾏之哉?”輗[读若倪]/軏[读若⽉],⻋辕前端与⻋衡相连接处的活络插销。⼤⻋为輗,⼩⻋为軏。 这个销⼦虽然⼩,但是没了这个销⼦,⻋⼦还能走吗?⼀辆不能走的⻋,不就成废物了吗?
成 语 典 故
螳臂当⻋
螳螂立于⻋道当中,举起双臂,想阻挡⻋⼦前进。比喻不⾃量⼒。
“《莊⼦·⼈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春秋时,鲁国有个贤⼈名叫颜阖[hé],被卫灵公请去当其太⼦蒯瞆[kuǎi g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的德⾏凶恶,所以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的贤者蘧[qú]伯⽟,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但您要想教好太⼦,恐怕很难能够达到⽬的。就像螳螂举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轮,它不知道⾃⼰是⼒不胜任的,⽽是确信⾃⼰的举动是好的。颜阖啊!您的⼼是好的,但您的想法就像螳臂挡⻋⼀样。
前⻋之鉴
鉴,即铜镜,引申为教训。前⾯翻⻋的教训,是不是应该成为后⻋的借鉴呢?
“《韓詩外傳》:前⾞覆,後⾞不誡,是以後⾞覆也。故夏之所以亡者,⽽殷為之;殷之所以亡者,⽽周為之。故殷可以鑒於夏,⽽周可以鑒於殷。《詩》⽈: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前⾯的⻋翻了,后⾯的⻋不引以为戒,所以也翻了。夏代亡了,商代没有引以为戒,所以也亡了。殷商亡了,⻄周能不能引以为戒呢?所以殷商的镜⼦是夏代,⻄周的镜⼦就是殷商,要认真吸取前⾯的教训。所以《诗经·⼤雅·荡》中说,「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