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杀兄弑弟什么意思(杀兄弑弟的读音)

导语:古代常出现“弟杀兄、子弑父”,为何“兄杀弟、父杀子”却不多

杀兄弑弟什么意思(杀兄弑弟的读音)

历史上帝王争夺中,弟杀兄,子弑父的情景确实不少。比如著名的李世民杀李建成,赵光义杀赵匡胤等等。子弑父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北魏拓跋绍杀了他的父亲拓跋珪,南北朝宋朝的刘劭杀了父亲刘义隆,隋朝杨广杀了父亲杨坚,后梁朱友珪杀了父亲朱温。

(李世民剧照)

但是,在古代,“兄杀弟”和“父杀子”的情况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一、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弟杀兄、子弑父”的情况?

很显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缘于皇位的争夺。

古代皇权制度是非常怪异的一种制度。我们知道,所谓政治,其实就是平衡术,就是要把各方摆平。但是皇权制度明显就是制造沟壑,制造矛盾。皇帝的权力那么大,身边人的权力那么小,这就是明显的不平衡。不平衡必然就有矛盾,极端情况下,杀戮的事情就会发生。

“弟杀兄”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弟弟和哥哥,本来都是同父同母的,或者至少是同父的。照理说,兄弟之间应该享受相同的待遇。但是因为中国的“嫡长子制”,当哥哥的就可以当皇帝,当弟弟的最多当一个王爷。

然而,就算是王爷,也当不好。王爷不能干事,不能建功立业,王爷只能在家里吃闲饭,等老死,否则,就会被当皇帝的哥哥猜忌。皇帝一猜忌,当王爷的弟弟日子就不好过了。

(八贤王剧照)

历史传说中出现过一个“八贤王”,手持金鞭,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其实,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出现了这样的人,皇帝会不猜忌他吗?

总之,王爷的日子不好过。不好过,逼急了,就要造反,就要杀兄。

“子弑父”的情况,一般在两种情况会出现。一是父亲猜忌儿子。作为皇帝,他不但猜忌别人会夺他的皇位,他更会猜忌儿子,尤其是太子。尽管他这个皇位,最终是要传给儿子的,但是,在没有死之前,他绝对不愿意放手。所以就对儿子百般猜忌。儿子逼急了,就会造反。二是父亲“老不死”。儿子很早就被确立为太子,就等着父亲归天的那一天,自己当皇帝。但是父亲却一直好好地活着,“老不死”。这种情况下,儿子实在等不及了,所以他就会提早让父亲去死。

(汉武帝剧照)

二、古代为什么很少出现“兄杀弟,父杀子”的现象?

其一,不忍。

不忍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在人类的天性上,当哥哥的,一般都比较爱护自己的弟弟。当父亲的,也很爱有着自己血脉的儿子。这种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二是在道德要求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古代父亲兄弟处理关系的道德标准。不过,一般来说,“父慈”“兄友”容易做到,而“子孝”和“弟恭”却并不容易做到(古代有个圣人叫舜,他的弟弟想杀他,但是他对弟弟却很好,就是这种表现)。而且“父慈”“兄友”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也是古代在道德上最先要求的。

其二,不用。

父亲本来坐着皇位,他用得着杀儿子吗?再说了,如果他把儿子都杀干净了,谁来继承他的皇位。王莽夺取汉朝的天下,最后很快就失去。固然与他胡乱改革有关,但是也是因为他把儿子都杀光,没有了接班人。所以,当皇帝的父亲,一般不会轻易杀儿子。汉武帝杀了儿子,后来连肠子都悔青了。

哥哥对弟弟也是一样。哥哥把太子之位坐着,弟弟虽然对他是一种威胁,但是他也用不着非杀死弟弟不可。李建成多次动了想杀李世民的念头,但是最终他并没有动手。反而是李世民,非常果断地发动政变杀了哥哥。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