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的讲究是什么(清明寒食有什么)
导语:清明寒食的讲究
农村人的日子过得苦,好吃二喝的日子少,少吃没喝的时间长。所以要精打细算。
听人们常说,富正月,穷二月,滴流淡水三四月。但过节还是很讲究的,尤其在青黄不接的三四月,就更是如此了,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前一天或几天,家庭主妇就开始准备过节了。
一、摊黄
寒食节的前一天或几天,做摊黄。
用黄米做,就要泡米,压米面,发面,借来摊黄鏊子,摊上大半天,给寒食这一天准备一家人的吃食。用玉米面做,就省事些,玉米面往往是现成的,直接发面,就可以做了。之所以要提前做,是因为全村只有一副摊黄鏊子,就得轮流着使用了。
跟平时做饭的锅比,摊黄鏊子小,凸底,和好的面糊,舀一勺,倒进鏊子里,流动成一个小圆饼,底部炕得发黄略有点焦糊,上部先出现气眼,然后凝结成块,一张摊黄就做好了,拿出来,对折起来,放到套黍节尖纳成的盖子上,接着再摊,家业大的,得摊上大半天。
黄米做的摊黄有米的清香,玉米面做的摊黄有玉米的醇厚,但都有点酸味,除非放上糖或糖精,甜味会取代了它。大多数人家就吃原汁原味的,酸则酸已,也是一种美味,一年也就吃这么一两回么。
二、煎饼
清明节是大节,离过年已经很久了,跟端午、中秋节一样,吃食特别讲究。
经过一个冬天腌菜的洗礼,人们的肠胃已是很寡淡了。正好院子里的、菜园里的韭菜、菠菜上来了,人们开始改口味了,当然大多数人家的腌酸菜也该吃完了。
适逢清明节,大多数人家就要摊煎饼,调凉菜。
煎饼是用荞麦糁糁做的,荞麦在石磨上推一遍,簸去皮的荞麦粒,就是荞麦糁糁。用水泡上荞麦糁糁,放在笼布里揉出面糊,在鏊子上或炒菜锅底部摊,煎饼摊得跟纸一样薄,我们家乡摊得是圆形的,个头也大,卷着凉菜吃。
凉菜就是用洋芋丝、细粉条配上韭菜、菠菜调制而成,放上炒熟的芝麻,淋上熟油,满嘴清香,这是能吃上时新蔬菜的开始,自是喜不自胜。
清明节这天,最大的事情不是吃喝,是扫墓祭祖。一家人扶老携幼,到老坟上烧纸磕头,清除杂草杂物。一年里只有这一天才可以在坟地里动土,所以,一家人仔细观察,看有没有老鼠洞,山水渠,填土堵洞,一定要踩瓷实,收拾得妥妥当当,打扫得干干净净,毕恭毕敬,叩头作揖,告慰先人,祈祷福愿。借着无限春光,开始一年的美好光景。
三、捏花花
清明寒食前后,家家都要给小孩子们拈花花,这是很讲究的营生。再舍不得,也要起上一盆白面,给小孩们捏花花,这是给小孩们的祝福。
奶奶、妈妈和邻家的婶婶、姐姐一起捏花花,这时候,心灵手巧的婆媳、姑娘成了大忙人,家家都请帮忙,她们也乐意,只要有人请,总会随请随到,那怕忙得顾不上吃饭,半夜睡不成觉,都喜眉笑脸,不是因为被人夸赞手巧,而是她们心好,为孩子添喜气送祝福,是她们的真心所愿。
给男孩捏老虎狮子,希望他们会勇猛顽强,给女孩捏小鸟小鸡,希望她们快乐健康,栩栩如生,憨态可掬。捏石榴,寓意子孙满堂,多子多福,捏生肖,期盼长生,期盼昌盛。用黑豆或红小豆或小麻子籽做成眼睛,用梳子篦出膀翅膀尾巴,惟妙惟肖,惹人怜爱。。
捏好的面花,上锅蒸,出锅后,趁热点上红绿色彩,甚是好看。
面花是小孩们的玩物,不是立马的吃食。等面花晾了,用线绳串起来,把套黍秸尖破开,弄成小节,和红枣放在一起串,既是用来隔开花花,也是装饰,调在高处,继续晾着,作为观赏之物,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才给他们玩耍,才当点心一样给他们解馋,自然也有小孩子舍不得吃,抬来抬去,连自己也找不着了,就责怪谁偷吃了她的宝贝,厮打斗阵,哭哭闹闹一阵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捏出的形象不同,叫法也不一,我们叫捏花花,有的人家就叫捏雀雀,也叫捏燕燕,总的来说,都是就其形象而言的。
奶奶捏得花花分给了我们姊妹几个,她也要给外孙子留一份,她心公道,绝不偏三向四。
现在的人讲究生活要有仪式感,其实,我们的先人们不仅是首创,而且十分讲究,甚至连一些细节都有章程,只是我们从小就视而不见罢了。
寒食吃摊黄,是纪念介之推的,清明吃煎饼,是变换季节的,给娃娃们捏花花,是勉励后人成长的。清明寒食的这些讲究,你做到了吗?
网图,侵删。
本文内容由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