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代汉服穿裤子吗(古人汉服里面穿什么)

导语:古人很少穿裤子?——汉服的下装

古代汉服穿裤子吗(古人汉服里面穿什么)

汉服的下装分为裳和袴

01 裳—裙

围穿于下体的服装,略呈环状。

中国先秦时期男女通用上衣下裳,裳即裙。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兴直襟式长裙,并有单裙(衬裙)、复裙(外裙)之别。隋唐以后,女子盛行上襦下裙,裙的品种、款式日趋多姿多彩。

西汉时流行一种折叠成许多褶纹的“留仙裙”。

晋代时兴绛红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等。

唐朝时一般穿红色裙子。

元朝后期,流行素淡色的裙子。

明代又流行百褶长裙,以红色为主。

历代著名的裙有夹缬花罗裙、单丝花笼裙、石榴裙、翠霞裙、隐花裙、百鸟翎裙、双蝶裙、郁金裙、月华裙、凤尾裙、弹墨裙、鱼鳞百褶裙、彩绣马面裙等。

在明代,男女裙式通为马面裙式,所以在此就以比较典型的马面裙为例,详细做一下讲解。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

马面裙的统一结构:

裙门:马面裙有前后内外共四个裙门,平铺时可见三个群门,穿着时两两重叠,因此上身效果仅能呈现前后两个群门。穿着时露在外面的是外裙门,遮掩于内的是内裙门;位于人体前部的称为前裙门,位于人体后部的称为后裙门。

裙联:即构成马面的两片布,一片为一联。《朱氏舜水谈绮》中关于裁裳法有如下记载:“自中及左一旁缝四幅,作一联;自中及右一旁缝四幅,作一联。两旁不相连。”

裙胁:即每联的中间区域,主要打褶。穿着时在身体两侧。根据《朱氏舜水谈绮》,“两胁各做三个褶子。”

腰头:指马面裙上端束于腰部之处。裙腰两端有襻以系带。

……

说到马面裙,就不得不提襕裙(有裙襕纹样的马面裙)

襕纹是明代的装饰手法之一,指代衣物上横向发展的纹饰。明代裙子的襕纹前期一般具有两条,一条在膝盖处,称呼膝襕,一条在裙底,称呼底襕。

明前中期流行短袄短衫,因此搭配的裙襕采用膝襕宽,而底襕窄的分布。到后期长袄长衫开始流行起来,裙襕便变为膝襕窄而底襕宽。甚至只有底襕的裙襕分布。

缘襈裙为明代命妇特有的裙种。其裙门两侧装饰竖襕,而底摆镶嵌横襕。定陵出土的裙子中便有此类裙子,不过在基本的缘襈之外还加入了膝襕。

02帷裳

古代朝祭的服装,用整幅布制成,不加裁剪。

帷裳属于正规礼服,一说“自冕服弁服至元端皆为帷裳前三後四不削幅。”

03蔽膝

一种男女皆用的服饰,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

图中白圈内即为蔽膝

蔽膝的长度一定要足以遮蔽膝盖,用在衣裳制礼服上要求与帷裳下缘齐平。不直接系到腰上,而是拴到大带上作为一种装饰,可以用锦,也可皮革制成。

按照沈从文的分析,商周乃至秦汉的蔽膝,长条形最下方一般为圆铲形。蔽膝是是古代遮羞物的遗制,蔽膝与佩玉在先秦时都是别尊卑等级的标志。

它在秦代时废除,代以佩绶制度,不过,蔽膝没有完全消失,仍然存在于后世的祭服、甚至朝服中。

04袴

大袴、裈、犊鼻裈、袴褶

袴:《说文》:“绔,胫衣也。”《释名》:“袴,跨也。两股(大腿)各跨别也。”段玉裁说:“绔,今所谓套裤也。”

这说明古代的裤子没有裆,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腿上,上端有绳带以系在腰间。从文献记载来 看,秦汉之际的裤子虽然已从胫衣发展到可以遮裹大腿的长裤,但裤裆往往不加缝缀。西汉士儒妇女仍穿无裆的袴。

大袴:将士骑马打仗穿全裆的长裤,名为大袴。

裈(穷裤):是连裆的,其形制就跟现在的裤子差不多了。

《汉书 外戚传》:“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服虔注:“穷绔有前后裆。”颜师古注:“即今绲裆袴也。”

犊鼻裈很类似现在的裤衩、短裤。在古代这是贫贱劳作者所穿。《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乃令文君当垆,相如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中。”司马相如在市场上大穿其犊鼻裈,也是为了显其贫贱以出老丈人卓王孙的丑。

袴褶:短小上衣、宽腿裤的装束。在膝盖处系上带收一围,下边裤脚自然散开。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多为武士所着,后来发展成为庶民劳作的装束。

更多汉服小知识尽在羽汇汉服,快关注我们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