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古时的三寸金莲(古时候三寸金莲是多长)

导语:古代“三寸金莲”真的很美吗?怎么形成的,过程非常痛苦

古时的三寸金莲(古时候三寸金莲是多长)

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在古代有这么一种现象,女子到一定年龄,用布把双足紧紧缠裹,最终成尖弯瘦小、状如菱角的锥形。双足缠好后,再穿上绸缎或布面的绣花的尖形小鞋,而这就叫做“三寸金莲”。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面来看看都有哪些说法:

1、民间传说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所以就叫三寸金莲。

2、始于五代

据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为其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命宫嫔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

3、始于隋朝

相传隋炀帝东游时,看上了一名叫吴月娘的女子。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铁匠打制了一把莲瓣小刀,并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

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但被隋炀帝躲过,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于是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

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总之,这种风气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一直到现在,在农村老一辈中,还能看到三寸金莲的影子。

说了这么多,那么古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试缠

缠脚的时候让女孩坐在矮凳子上,盛热水在脚盆里,将双脚洗干净,乘脚尚温热,将大拇趾外的其他四趾尽量朝脚心拗扭,在脚趾缝间撒上明矾粉,让皮肤收敛,再用布包裹,裹好以后用针线缝合固定,开始裹的时候轻轻拢着,让两只脚渐渐习惯这种拘束,再一次一次慢慢加紧,这一个时期可以从几天到两个月左右。

试紧

试紧的时间也需要数天到两个月左右,在这期间,裹脚布浆得较硬,捶去皱折,略紧地缠在脚上,使脚受惯硬裹脚布及紧缠的压力,接着才能真正用劲裹紧。缠的时候预先缠第二、第五两个足趾,缠得向脚下蜷屈,连带的第三、第四两个趾头也就跟着向脚下蜷屈。想着都疼啊。

裹尖

裹尖(裹脚趾):缠的时候,要用劲把裹布缠到最紧的程度,每次解开来重缠的时候要将四个蜷屈的脚趾头由脚心底下向内侧用劲勒过,每缠一次要让脚趾弯下去多压在脚底下一些。最后皮肤也变成瘀紫色,痛苦至极,直到脚趾缠到脚底下去,这才算完成了裹尖的工作。

裹瘦

裹瘦(裹脚头):裹瘦的工作是把小趾骨向下向内推蜷入脚心裹,把小趾跟的部位向脚心内侧往下用劲拗下去,然后用裹布勒着带紧,裹瘦时要把外把骨缠倒,足趾当然压入脚心内侧更多,缠到最后,第三、四、五个脚趾尖要能碰到脚掌内缘,才算完成裹瘦的工作。

裹弯

裹弯(裹脚面):最后一步就是裹弯,裹弯的过程靠的是在缠的时候把脚跟往前推,把脚背往下压,前后施力束紧,大拇趾经此一束,立刻向下低垂,脚心慢慢现出凹形,再用劲去缠,弓弯愈甚,大约半年左右脚就可以缠成弓形。一般而言,缠足裹弯的时候痛苦情况稍为缓和,但是在南方有些地方脚掌过瘦并不十分下工夫,到了十几岁才开始裹弯,裹的时候又要求特别短小,这时候痛苦就非常厉害,甚至痛得在床上翻滚。脚由平直拗成拱桥状,再成马蹄状,直到脚尖脚跟紧靠在一起,脚弓缩得无可再缩的时候,才算是裹成一双标准的小脚。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