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名门望族书圣王羲之是谁(王羲之出自哪个名门望族)

导语:名门望族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其家族是东晋时期是数一数二的豪门大家族。

西晋灭亡以后来王氏家族来到南方,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司马睿称帝后封王导(王羲之叔叔)为丞相,王敦(另一位叔叔)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手握重兵。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当时东晋各大家族中,尤其是王、谢两家最为显赫。有两句大家比较熟悉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描述他们两家当时的盛况。

这样的出身,王羲之在幼年的时候就享受到了当时最好的生活和教育。贵族子弟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政治场合,仕途之路也基本都被安排好了,不过王羲之似乎对这种生活并没有什么兴趣。

其父王旷在书法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他把前人有关书法的著作或作品收集起来,并对其爱若珍宝。王羲之小时候常常经常进入父亲书房照着书上的字去写,慢慢的借着这本书纠正自己在写字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并学习了很多前人的长处。不知不觉之中,王羲之开始了他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后来,王旷发现了儿子所写的字,与自己的比较像。询问过后感觉孩子对书法比较感兴趣,就把自己的书和字帖都送给了他。王羲之受了父亲的鼓励,更加努力地练字,进步很快,开始要求父亲教自己写字。

有了父亲的指导,天赋再加上努力,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造诣一天比一天高,渐渐地在家族中已经崭露头角了,而且在整个贵族阶层也小有名气了。人们也都知道王羲之很会写字,他在书法界里也渐渐被人所看重。后来王羲之正式拜卫夫人为师,这位卫夫人是当时最有名气的书法家。

东晋有一位名叫周顗的长者,这位周老先生官拜礼部尚书,他地位尊贵,为人德高望重,要是哪位后生能得到他一句赞扬,便可立刻身价百倍。在当时周顗对王羲之大加赞赏,使小小年纪的王羲之名气大增。

王羲之经常练字入迷,有一次王羲之因为练字太过于专心入迷,错把墨汁当做蒜泥蘸着吃。据说王羲之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有时候晚上做梦手指头都在乱动写字。

东晋的武将郗鉴,曾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在当时的权力仅次于丞相王导。家有一女,当时想着与王家结为亲家,于是派管家去考察一下王家子弟当中有哪一个是比较优秀的,王家子弟个个精心准备,唯有王羲之对此不屑一顾,敞着肚子,坐在床上吃东西。管家回去报告了详细情况,郗鉴对于坦腹吃东西的少年比较好奇,经过一番考察决定把女儿嫁给王羲之。“东床快婿”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东床快婿”后来代指才能出众的女婿,后世成为女婿的美称,这种称谓一般都用于称对方的女婿、别人的女婿。

在当时做官是世家大族的特权,可以顺理成章地担任朝廷的官员,出身名门望族的王羲之自然也不例外。19岁的王羲之就任秘书郎之职,主要的职务是整理并校阅宫中文库的图书。任职不久,王羲之便由秘书郎转为元帝的小儿子会稽王司马昱的役从,职称是“会稽王友”。

王羲之27岁那年做了参军,继而又任长史,服务于武昌。王导临终之前向皇帝奏请举荐王羲之不久王羲之被提升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当时朝中派系斗争激烈,王羲之极力劝阻各方势力对立,在规劝之中受到排斥攻击。

王羲之42岁出任右军将军,并兼任会稽内史,负责会稽一郡的郡政,世称“王右军”。

有一年会稽闹饥荒,王羲之私自把百姓上一期缴给朝廷的赋税拿出来赈灾。随后上级纷纷检举王羲之,奏请朝廷处王羲之重罪。朝廷查完以后发现王羲之及属下官员并未从中牟利,也就没有处罚。这次赈灾树立了王羲之在百姓中的威望。但是遭到了上级官员的诸多不满。

在会稽任职期间,王羲之也经常与名士好友一起游玩讨论诗、酒、文、史,至于解说佛教经典更是大家所热衷的课题。其中就有比较杰出的谢安。

有一天在家闲来无聊,想着邀请朋友们聚一聚。这次聚会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现浙江绍兴西南的兰亭渚)有人提议每人作诗一首,要切合时令,也要符合我们今天聚会的意义。如果哪一个人作不出来,每人罚他一大杯酒,大家都欣然同意,大家都是“学富五车”的名士,所以这一次就写出了比较多的诗句。于是有人提出了把这一次的佳作汇订成册,再请人写一篇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文章。大家一致推举王羲之,然后就有了这篇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

中国的书法到了王羲之的手中才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书法造诣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方面均十分擅长。

由于当时政治上的腐败和黑暗,王羲之的一番抱负不仅难以实现,反遭受多方打击,他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慢慢的体会到了官场政治斗争的黑暗,最后于52岁的时候辞官归隐。

“退隐”后王羲之游历了很多祖国的名山大川,于公元361年去世,享年58岁。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