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当代书法的文化身份讲座(当代书法的文化身份是什么)

导语:当代书法的文化身份

当代书法的文化身份

巴力

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人类文字学领域,更具有独立的文化属性。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像王羲之、颜真卿等优秀的书法大家,千百年来,他们以独特的身份,站立在中国书法的巅峰,至今无人能够比肩。然而,多年来,在看似繁荣的书法文化背后,却隐藏着很多荒谬的假象,不仅误导了大众对书法文化身份的认知,也导致了书法文化身份的缺失。

什么是书法的文化身份?为什么必须体现书法的文化身份?

书法是由书写和文字两大部分构成,而文字又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一个民族若要发展文化,首先要确定自身的文化身份,然后再用这种独特的身份,与其他不同种族的文化齐聚在同一个世界,进行多元化的交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基本体现了文化个性的独特指向。在艺术领域里,书法艺术作为其中的一类学科体系,是非常独立的,这种独立不仅体现在书法的书写技巧上,也体现在书法文本原创的“文字与文学”属性上。

当代中国,放眼望去,“书法家”似有井喷之势,随意一瞥,书写得都挺好,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面面俱到,但仔细一看,不仅字体没有创新,连文本都是借用古人的,不是唐诗就是宋词。从文化个体角度来看,大多数书写者只是在“书写技巧”上具有了一定的水准,却难以构成书法,也不能称为书法家。真正的书法家,不但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书写文本也是独立、原创的,只有“文本和技术”合二为一,才能构成自身的特点,才有可能在书写体系中形成一个崭新的文化概念,书法的文化身份,强调的就是文本的原创性!古人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在两千年前就创造了中国独有的书法文化,并且完成了书法文化身份的确立,所以,王羲之、苏轼、颜真卿、董其昌、怀素等这些书法大家才会被后世接纳,被我们敬仰膜拜,王羲之的《兰亭阁序》,无论是技法还是文本内容,至今都是中国书法中的极品,无人超越。

但是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这么去做,大多只是完善了“习字”书写的技术,文本却是借用别人的诗词。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借用名家的文本练习基本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要将其视为职业,用它表达自我,而且心安理得地领受书法家的称号,还要以此牟取暴利,这无疑是侵权行为。现在唱首歌不给词曲作者付费,法律都不允许。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那些古人还在的话,肯定会非常愤怒,也肯定会为了维护著作权打官司,难道仅仅因为穿越了时代,现在的人就可以随意占那些雅贤名士的便宜,滥用他们的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在强奸书法文化,并且是带有掠夺性的强奸。这不仅是当代书法的悲哀,更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通常,这样的人都很理直气壮,剽窃别人的同时,还要堂而皇之地说是自己的作品,这是强盗行为,是对公共文化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鉴赏一个书法作品的时候,先不要去看书写的技法,应从对方的文本开始,判断这个人是一个真正做文化的,还是一个伪书法的剽窃者。当代中国要发展,不能只考虑工业方面的进程和变化,因为工业文明的进步,会自然而然的带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只要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社会文明的深浅程度很快就能见效,物质可以随意交换,也可以被所有人共享,但文化就不一样了,文化一旦失去原创性,只是复制、模仿,就等同于放弃了自己的身份,结果只能是迷失、甚至是丢失自己。书法文化是这样,核心文化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总是偏爱“拿来主义”,最终会导致国家的意识形态坍塌,那后果可想而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韩国、日本,尽管经济很发达,但最终回到文化本身的时候,他们骨子里还是很自卑,因为所有文明的建立、所有的文化,尤其是文字,都是从中国文化开始的;很多与人文相关的内容,用他们编篡后的“字意”难以解析的时候,只能再次回到中国文化中来寻找。所以,尽管他们拼命地采取了去汉化的措施,并在文字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变化,但相似的文化脉络,已根深蒂固,彻底改变也成为奢望,他们在已经完成的文化体系里,中国文化的元素始终左右着自己,所以,他们已经意识到:不能完全丢失文化的灵魂,更不能跟在中国身后,受制于中国,虽然最根本的烙印难以取舍,或抹不掉,但是他们也在这方面倾注了“不懈”的努力。如果他们在最初便开始依靠自己,创建独立的文化,不依赖他人,就有可能会避免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

同样,中国在完成物质积累,开始审视自我文化的时候,应站在大文化的角度,保持清晰的文化意识,懂得坚守和维护我们已经拥有的文化根基,并不断地加以传承、保护、更新,这样才有可能始终确保书法文化的长久生命。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