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关键期的意义(儿童的关键期的教育意义)
导语:儿童教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特征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如果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
一些具体的关键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键期的出现是与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同一个关键期,有的孩子可能出现得早些,有的孩子可能会很晚,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抓住关键期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迷信关键期,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引导,循序渐进。国内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有关研究表明 :
3~ 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5~ 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 ~ 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小学三、四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我们认为,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关键期,是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 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孩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教师、家长要重视以外,要做孩子思想工作,使他们懂得关键期的理论,要让他们明白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之一,是奋发图强、苦练本领的时期,切不可放任自己,也不可过分贪玩,贻误了人生成长的黄金年龄。
儿童“敏感期”的特征
关键期的概念来自生物科学的研究。在它的内涵中更多地强调了关键期内产生的效果的不可造性。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在关键期内造成的损失,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弥补的。因此,我们主张在发展心理学中用“敏感期”的概念。具体地讲,敏感期的结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敏感期是儿童心心理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特殊时期,它既有开始,也有终结。
2.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诸如言语知觉、记忆、情感等的敏感期的起止时间不完全相同。
3.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来说,在敏感期内,同种同量的适宜刺激在非敏感期不能产生同等的效果,因此,敏感期又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最佳期。
4.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来说,在敏感期内,它也最容易受到不良刺激的伤害,也就是说有机体对不良刺激也是敏感的,同种同量的不良刺激(包括环境剥夺)在敏感期内产生的不良影响程度要大于其他时期。
5.敏感期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绝对不可逆的,在非敏感期中的补救性教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有效的。
6.敏感期产生的效果的持久性与儿童在该期内受到的刺激的适宜生及数量有密切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二者表现为正相关。
7.敏感期的产生及其机制既不完全取决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成熟。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刺激条件,而是二者的综合效益。
最后,再明确一点,强调敏感期的教育并不等于否认或忽视非敏感期的教育作用,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