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书法的书什么意思(书法统称什么)

导语:读《书法雅言》之“书统”,了解书法的渊源流变

《书法雅言》的第一篇是“书统”,所谓“书统”就是论书法的渊源流变。我们今天一起来读一读这篇“书统”。

1.河马负图,洛龟呈书,此天地开文字也。羲画八卦,文列六爻,此圣王启文字也,若乃龙凤龟麟之名,穗云蝌斗之号,篆籀嗣作,古隶爰兴,时易代新,不可殚述,信后传今,篆隶焉尔,历周及秦,自汉逮晋,真行迭起,章草侵孳,文字菁华,敷宣尽矣。然书之作也,帝王之经纶,圣贤之学术,至于玄文内典,百氏九流,诗歌之劝惩,碑名之训戒,不由斯字,何以纪辞?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

第一段首先论述了文字的起源,龙马背负“河图”从黄河而出,神龟背负“洛书”从洛河而出,这是天地开文字之端。伏羲氏推演八卦,周文王排列六爻,这是圣君开启文字的源头。至于龙书、凤书、八穗书、蝌蚪书这些装饰性的文字,篆书的出现,隶书的兴起,说也说不完。延续到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篆书和隶书。从周到秦,从汉到晋,楷书、行书出现,章草滋生。文字的精华,都铺展开来。然而书作,从帝王之经纶,圣贤的学术,以至于玄妙的文章和佛学经典,诸子百家和众多学术流派,诗歌的劝诫,碑铭的训戒,不通过文字怎么记录下来呢?因此书法同流天地,守护着政教经典。

2、夫投壶设矢,犹标观德之名;作圣述明,本入列仙之品。宰我称仲尼贤于尧、舜,余则谓逸少兼乎钟、张,大统斯垂,万世不易,第唐贤求之筋力轨度,其过也,严而谨矣。宋贤求之意气精神,其过也,纵而肆矣;元贤求之性情体态,其过也,温而柔矣。其间豪杰奋起,不无超越寻常,概观习俗风声,大都互有优劣。我明肇运,尚袭元规。丰、祝、文、姚,窃追唐躅,上宗逸少,大都畏难。夫尧、舜人皆可为,翰墨何畏于彼?逸少我师也,所愿学是焉。奈自祝、文绝世以后,南北王、马乱真;迩年以来,竞仿苏、米。王马疏浅俗怪,易知易非;苏、米激厉矜夸,罕悟其失。斯风一倡,靡不可追;攻乎异端,害则滋甚。

这一段讲的是:投壶设矢,可以从中观察参与者的德行;作圣述明,是超凡列仙,宰我说孔子比尧、舜更贤能,我则说王羲之兼钟繇和张芝,王羲之所代表的书法正统,万世不变。但是,唐代书家追求王羲之的筋力法度,太过了,太严谨;宋代书家追求王羲之的意气精神,也太过了,太放肆;元代书家追求王羲之的性情体态,也太过了,太温柔。

其间涌现了很多出色的书家,但大多都各有优劣。我们明朝开始享有国运,只是沿袭元代,丰坊、祝允明、文徵明、姚绶等,私下追寻唐人范式,向上取法王羲之,都认为学习王羲之很难。

其实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学书法又何必畏惧王羲之呢?王羲之是我的老师,好好向他学习就是了。奈何从祝允明、文徵明谢世之后,王问、马一龙乱来,近年来大家又学苏轼、米芾。

王问、马一龙疏浅、庸俗,容易知道他们的不足;苏轼、米芾激扬凌厉、矜持骄傲,我们一般看不出他们的毛病。这种风气一提倡,造成的损失就不容易补救了;致力于学习异端,危害就更大了。

3、况学术经纶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宣圣作《春秋》,子舆距杨、墨,惧道将日衰也,其言岂得已哉?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则曰“人正则书正”,《取舍》诸篇,不无商、韩之刻;《心相》等论,实同孔、孟之思。六经非心学乎?传经非六书乎?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闲圣道也。子舆距杨、墨于昔,予则放苏、米于今。垂之千秋,识者复起,必有知正书之功,不愧为圣人之徒矣。

第三段讲的是:文章学术,治理国家,都由心起。心不正,所想就会偏邪。孔子作《春秋》,孟子抗距杨朱,墨翟的学说,都是担心道之衰微,他们的言论是不得已的吧?柳公权说:“心端正,笔就端正。”我说:“人品正,书法就正。”

《取舍》等篇,并非像商鞅、韩非的法令那么严刻;《心相》等议论,与孔孟相符合。传布六经用六书。正书法,就要正人心;正人心是用来捍卫圣人之道。

从前孟子抗拒杨朱、墨子的学说,现在我要丢弃苏轼、米芾的书法。流传后世,这样我就不愧是是与圣人一样的人了。

这篇“书统”,首先说了书法与汉字不可分割,文字的起源是复杂的,从古至今的经典都是通过文字流传下来。接下来论述了王羲之书法的地位,很多书风往斜路上走了,学习书法,还是要回到王羲之的正统书风。最后一段,作者提倡匡正错误的书风,他认为苏轼、米芾的书法有很大的危害。但我们现在的人认为,苏轼、米芾的书法还是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达到了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读了这篇“书统”,我们大致了解了书法的渊源流变,知道了作者的观点。我们并不能像他那样完全否定苏轼、米芾,但我们可以努力提高自己,从古贴中吸收好的营养,扬长避短,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