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陶纺轮的出土说明了什么(陶制纺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导语:扬博文物记18:【新石器】陶纺轮

在扬州博物馆新石器时代文物的展厅里,有许多原始人类使用的器物。今天,给大家讲解一种不起眼的重要文物:陶纺轮。通过这种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形态和人们的生存方式。

纺轮的历史

陶纺轮

彩绘陶纺轮

陶纺轮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纺线用具,多为灰陶或红陶制作,形状成圆饼形或凸圆形。陶纺轮大小不一,一般直径5厘米左右,厚度约2厘米,中有穿孔,孔径在1厘米以内,许多陶纺轮上面绘有各式彩色图案。陶纺轮使用时,在圆心孔上插入木柄或骨柄,组合成纺锤,可以捻线。使用纺轮可以提高捻线时的拉力和效率。

陶纺轮是在新石器遗址发现的最早的原始纺织工具,这说明古人已经开始种麻纺线织布,纺织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之前。可以想象一下:在陶纺轮中心小圆孔中插一根两头尖的直木柄,便有了一只纺锤。人们将野生麻、葛一类的植物上剥出的纤维扭成一股后,缠绕于纺锤棒上,连续转动纺轮。他们一手提拉纺锤,一手抽放麻丝,经过纺锤的拉转,将麻丝拉紧,生产出一根根纱条,这种纱条合并捻制成的线可以缝制衣物、编结渔网、系绳绑物。

纺织场景

这种原始的手工艺竟沿用了数千年,陶质的、石质的、玉质的、骨质的、瓷质的、金属的,乃至传到我们老祖母手中,用几枚铜钱叠起来,钱孔中插一根筷子,一个简易的纺锤就成形了。

纺轮的出现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的衣着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以纺织物取代兽皮树皮用来保暖遮羞,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文明曙光出现的标志之一。

刻花陶纺轮

彩绘陶纺轮

纺轮最早是红陶或灰陶制成的,表面没有纹饰或刻痕。后来先民部落不断发展,纺轮种类增多,逐渐复杂,上面开始出现了各种彩色的装饰性图案和刻画。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美感。

谷纹玉璧

玉璧

纺轮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这种带着各式图案的纺轮逐步衍生出成了具有了宗教意义的器物:玉璧。对比一下,你会发现纺轮和玉璧的基本形态相似,只不过材质、大小、功能完全不一样。玉璧完全脱离了生活实用,变成了了地位的象征和祭祀的礼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