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电力局工作的好吗(电力公司男的一般干什么工作)
导语:男友在电力公司上班,月薪3000,认为去外地是打工,在家就是上班
有位网友说:男朋友在电力公司上班,一个月三四千块钱。他认为去外地是打工,在家里工作就是上班,有什么区别吗?
你男友确定属于这届年轻人吗?这都什么年代了,思想观念还这么古板!
按照这么说,节假日只有去外地才叫游玩,在本地玩就不叫游玩了?
上班和打工这两个名词,本身就是包含了的关系,上班的范畴更大,打工只是一种上班形式,不打工自己创业的也可以叫上班。
就这个话题,我们具体展开再聊聊。
一、现在很多人总把“打工”这个词给负面化了
打工这个词本身就是中性的,但很多人总是将它负面化,似乎觉得打工就是要背井离乡,好像农民工进城去。
难道农民工才算打工,白领就不算打工么?
在我看来,只不过打的工内容不同而已!性质上并非有啥不同。
我认为这样的名字讨论背后,其实是一部分人的职业歧视心理在作怪,他们看不起外省人到本省来打工,看不起农村人进城去工作。
正是因为内心存在这样的偏见,所以才在字面上要区分“打工”和“上班”的说法,也才会有留在本地工作就属于“上班”的概念。
负面化的倾向很不好,一来你不尊重别人,以后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二来这样想是自己把自己束缚了,也许你们家本地并没有什么好的就业发展机会,到外地去前途更光明,可你偏要做“井底之蛙”。
我们看问题需要看到本质,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其内在心理的机制。
二、产生这样偏见的思维,很可能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
会产生这类的偏见思维,在我看来,是有其个人成长环境影响的因素。
首先就是做父母的影响。
在我们中国,不少家庭都拥有地域歧视,例如江浙一些地方的农村,生女儿的就一定要找个入赘女婿;或者孩子找对象,非要本地找本低,接受不了外地人;还有求职面试也如此,在有些本地人很多的企业里头,老板就偏好招本地员工,哪怕外地员工条件再优秀都拒之门外。
这样的偏见传统影响了这一代年轻人,尽管他们也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可在这种求职或婚恋问题上依然会遵从父母的意见。
这个话题中,男朋友会坚持这样的意见,我相信不是老师教的,大概率就是父母或亲戚影响了他。
要想改变这些错误的风气,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要做:
第一,社会价值观的宣导,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把正确的理念传递出去,尤其是应该让广大农村地区可以接受到。
第二、国家政策的导向,其实国家本身就有《就业促进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不得对求职者就业歧视,包括外地人、女性生育等。
第三、年轻人应该有独立的思想能力,不要做“妈宝男”或者“妈宝女”,什么都听从父母的意见。
三、你的格局,决定了你的职业前途
就这个话题本身来看,我觉得这位男朋友的职业前途并不光明。
当然,此话有一些绝对,可至少从这种思维理念中,我没有看到他具备很大的格局。
自己都只把自己放在家里这样一个狭小的平台上,可见其内心是没有很大的志向。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朋友,从小读书是在本地念,工作也是本地找(离家坐车10分钟内),媳妇也是本地找,出差也几乎从来不去......
总之,能待在家里附近是最好!
所以他目前都毕业10多年了,工作依然是一个普通小职员,当年那些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都在外地混得风生水起,差距越来越大!
有次吃饭,我也问过他:真的没想过去外头闯一闯吗?
他说:以前是从来不想,现在是想,但没有了勇气。
我为他有些感到悲哀,因为曾经他还是一个爱读书得好学生,但读书好格局却不大,人生的上限也许就这么高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