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白起为何而死(白起为什么自刎)

导语:白起为何必死?读懂背后的原因,方能知晓人生沉浮的法则

在秦国发展的历史上,有两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一个是商鞅,商鞅变法之后,他彻底改变了秦国落后涣散的局面,使得整个国家如同一台战斗的机器一样,火力爆棚。此后,秦国有了和其他国家一举抗衡的实力。

还有一个人物我认为是白起。

商鞅变法所取得的成效在白起身上得到了最完满的呈现。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军功制的设立,给了这个国家的普通人一个阶级上升的途径。

当这条路能够切切实实给到一个人最大的诚意和利益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争着往上走。

白起就是他们之中最有说服力的代表之一。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被晋封为左庶长。

秦昭王十四年,白起被晋封为左更。

秦昭王十五年,白起被晋封为大良造。

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被晋封为武安君。

十六年之久的时间,白起彻底完成了整个人生的阶级跳跃,成为秦国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将。

此后的十几年,白起一直在对外征战中表现不凡。

直到秦昭王四十七年,历史上发生了当时震惊世人的长平之战,这以后,白起的整个人生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按理说,长平之战,秦国打得赵国毫无还手之力,白起作战英勇,立下大功,本就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可为何那之后,白起却被朝堂轻视,甚至雪藏。其中的缘故到底在哪里呢?

这件事还得细细说来。

一、白起崛起的背景

说到白起,就不得不说一个人穰侯魏冉。

当年,白起之所以能够名震朝野上下,除了他个人能力之外,自然少不了贵人的提拔。而他身后的那个人,就是穰侯魏冉。魏冉是秦昭王的舅舅。

秦武王去世的时候,诸弟争位,由于魏冉曾在朝中当职,他手握兵权,力排他敌,一举辅佐自己的外甥秦昭王登上了王位。

秦昭王时期,范雎还未入朝作相国的时候,朝野上下,除了秦昭王以外,最威风的人,就当属魏冉了。当时,他个人所拥有的财富甚至超过了王室。

魏冉和白起的关系十分亲密。两人一个在朝中把持政局,一个在外头杀敌立功,几乎里应外合,快要将整个朝堂吞并。

不巧,事情发生了转折。

秦昭王不甘心一直做妈宝男,他不希望自己一辈子生活在母亲宣太后,舅舅魏冉的阴影之下,于是,他私底下召见了范雎,重用人才,逐渐将魏冉、宣太后等人排除在外。

秦昭王三十六年,秦昭王罢免了魏冉的相国之后,魏冉便隐退回到自己的封地,度过余生。

魏冉走后,白起仍旧在朝中当将,但很显然,他是魏冉阵营的人,范雎肯定不会重用他,甚至还会排挤他。

这一点,从长平之战上,就能看出来。

二、白起的衰败之路

秦昭王四十五年时,秦国攻打韩国的野王这个地方,野王投降秦国,导致韩国到上党该地的道路被绝断。

上党郡守向赵国求救,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平阳君一合计,最后还是把上党这个地方给收了。

正因为如此,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国攻打上党,秦军与赵军之间才爆发了如此激烈的战役。

这场作战,本来就是范雎一手操局的。

当时,起先攻打上党的时候,秦国派左庶长王龁带兵前往。

赵国派了廉颇去应战,结果双方打了四个月,一直僵持不下。

由于战争的拖延与消耗,赵军之间出现了分歧,廉颇主张坚壁待秦,反正咱们就这么扛着,看谁抗得过谁。

只是战争久久无法结束,也无法分出胜负,加上一些人流言蜚语,赵王的屁股早就坐不住了,他自然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多次责备廉颇。

范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暗中生计,命人散布谣言,说秦国的将领根本不怕廉颇,这个人最容易对付,他们只怕赵括将军而已。

这样一来,赵王急了,马上换掉了廉颇,命赵括上场,前去应战。而这时,秦军又私底下暗暗换上了白起,果然,白起领军之后,赵军不堪一击,下场惨淡。

既然白起这么厉害,为什么范雎一开始不用呢?

想必,他不是不知道,而是有意回避而已。

只是没想到的是,白起打也打了,杀也杀了,最后把四十万投降的上党之民全部给坑埋了。这一举动可不是别人的指使,而是白起自己的决定。

《史记》里面记载得很清楚:

“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之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

白起认为,上党的人民心中根本不愿意投降秦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将他们纳入秦国,恐怕日后留下祸患,他这才想了坑埋的办法,把这些人都解决了。

四十万人死后,诸国震惊。

不仅诸国震惊,连秦昭王和范雎都震惊。

白起将军有本事,有气概,确实把自己的热血在战场上挥洒得淋漓尽致,但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让人震服,也会让人惧怕。

首先最怕的人就是范雎。

这一战,白起又得了军功,此时的他已经是封侯了,还能再封什么?再封的话,恐怕他这个相国都得在白起之下了。

那么秦昭王怕不怕?

如今赵国的势力被损伤了大半,还能怎么打?下一步是不是得灭国了?

如果灭了他国,白起会不会反过来灭了自己的位置?他手里的军权,难道秦昭王不忌惮?

可是此时的白起,似乎却并不自知风险。

要我说,这长平之战,明显是赶鸭子上架,是不得已范雎才请白起前去,如果要打,咱就慢慢打,慢慢拖,打它个差不多就行了,到时候,找个理由,糊弄一下就过去了,何必当真。

太当真反倒把自己陷进去了。

不是说仗不能打,而是朝中的局势更要看清楚。

可想而知,白起和范雎的关系必定更加紧张。

三、白起之死

秦昭王四十八年,秦攻打邯郸,武安君生病没有去。不知道是真病还是假病,书里没有说。

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有所小胜,秦昭王想追兵前往,派白起前去,白起不去,白起说邯郸这个地方不好打,千里迢迢赶去那么远的地方,还要跨过人家的国土,不划算。到时候,国内空虚,赵军趁虚而入就完了。

秦昭王不听。

没多久,楚国的春申君以及魏公子一起派人去救邯郸,最后,秦国在邯郸大败。

消息传来,白起嘟哝了一句,我不是都劝你们了,你们不听啊,看看最后的下场。

秦昭王大怒,要范雎去叫白起救援,白起装病不肯,他们之间的关系算是彻底破裂了。

没多久,秦昭王把白起贬为士伍,最后,白起在路上自杀了。

白起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和项羽一样很享受在战场上怒吼奔驰的感觉,那种厮杀争夺的味道令血液的每一个细胞都振奋。

但同时,会打仗的人往往懂得战场,却看不懂朝堂。

从穰侯魏冉离开的那一天起,他在朝堂之上的局势就不一样了。其实早在长平之战前,他就已经封侯,登上人生顶峰。

此时,白起有两个选择,第一隐退,功成名就。第二,投靠范雎。

倘若他谁也不愿意投靠,那么,他也得学会看形势做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白起被贬之前,顶撞了秦昭王,想必他性情刚直,并非是第一次顶撞大王,只不过,以前是看在他军功的分上,秦昭王不想计较。

但现在,秦国上下除了战神白起之外,人才辈出,朝野多得是打仗的人,即便没有白起,他一样能够找到能用的人,所以,局势早已不同以往。

就算不顶撞秦昭王,秦昭王也会在某一天找一个理由让白起离开,因此,此时的白起对秦昭王来说不是一个人才,而是个炸弹。

所谓战神,有时候不是让人佩服,而是让人害怕。

很可惜,白起没有看清楚朝廷局势的变化,没有在合适的时间退出,因此,他自己招致了祸患,也就咎由自取了。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步步青云的,一定是起起伏伏的,享尽了荣誉、富贵,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得学会知足。

别被眼前的名和利捆绑住了双眼,虽然,它们能够成就你,但有时也会害了你。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