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战国时期的奇葩学说有哪些(战国时期的奇葩学说是谁写的)

导语:战国时期的奇葩学说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理论学说层出不穷,林子大了嘛,鸟也就乱七八糟,因此总有那么些看起来不着四六的学说横空出世,并且青史留名。也算一段佳话。

出世

许行摸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直起腰来,看了眼西斜的落日,不禁心潮澎湃。双手上的刺痛已然习以为常,肌肉已不像往常那般酸痛难当,忍不住开口感叹:

“今日之研习,诸事顺利,我农学一道,必将光耀千古!”

周围十余位学生大受激励,向许行投去激动且坚定的目光,似乎已预感到他们登堂入室,周游列国的美妙景象。

自耕而食

许行,战国时期楚国郢(yǐng)都人,颇有才学,对当时礼崩乐坏,诸侯相互征伐的情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这都是粮食闹的,如果各国君王能够像神农一样“教民农耕”,百姓就不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越是大国,国君越是应该以身垂范。但是许行深知,楚国不会有神农学说生根发芽的土壤,是时候远走他乡了。

当他得知滕国滕文公即位时,欣喜若狂,此君在他眼中虽然也不是什么贤明的君主(不自耕而食的都不算好君主),但滕文公推崇“仁政”,这种虚无缥缈的理念都能得到贯彻,自己这样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经世之法,何愁无处建功?

就这样,许行告别了故土,带着农具及一身耕田的本领,一行人踏上了逐梦的旅途。

小试身手

到了滕国,果然如许行所料,滕文公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在了解到许行的诉求后,划出一块土地,让他一展所长。

许行跪伏于土地间,热泪盈眶,双手捧着属于自己的泥土,笑的豪迈。学生们也互道恭喜,恭敬的围绕在许行身旁,得师如此,夫复何求?

许行是成功的,滕文公赐予的土地经营良好,神农学说在滕国逐渐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他的学说,神农学说究竟是何主张?主要有三点:

其一,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yōng sūn)而治。

贤德的君主必须和百姓一起耕作,来获取自己的粮食。早晚自己做饭同时处理政务。

其二,仓廪府库,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当弃。

贤德的君主,不应该拥有储藏粮食的仓库和存放财物的仓库,这是损害老百姓来奉养自己。

其三,市贾不二价。

商品规格一致则价格需相同。例如鞋子大小相等则价格相同;丝麻重量相等则价格相同;粮食容量相等则价格相同。

以如今的眼光来评判,此学说靠谱几何,想必大家有自己的判断。

但是战国时期,学术研讨的氛围是开明的,神农学说有一定影响力,颇受人追捧。其中最有名的要属陈相、陈辛两兄弟。

陈相是荆楚大儒陈良的弟子,陈良为儒家八派之一的代表人物,其学术集儒、道之所长,乃当世之儒道宗师。

在陈良身故后,陈相没有守丧,而是带着他弟弟离开楚国,前往滕国谋生,正值神农学说崭露头角之时,陈良为之折服,带其弟摒弃儒学转投神农学。

许行大受振奋,连当世大儒的弟子也转投神农学说,看来自己所坚持的才是真正的经世之道。想必连续的惊喜暴击已经让许行有些忘乎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青史留名”。

亚圣论战

亚圣何许人?鲁国之孟轲也。孟子沿袭了孔子的主张,于各国间奔走大力推行“仁政”,滕文公之所以行此法,也是深受孟子的感染。

亚圣孟子

与陈相前后脚,孟子受滕文公之邀,再临滕国。陈相得知孟子前来,自告奋勇要去会一会孟子,妄图以神农学之精髓,驳斥儒家虚无缥缈的“仁”之一道。

陈相见到孟子,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滕文公虽然是位贤明的君主,但他显然还不懂治国的道理。君主自己不耕作,早晚饭不亲力亲为,这是要出问题的。更何况滕国居然还有储存粮食的仓库和收藏财务的府库,那岂不是损害百姓来供养自己吗?”

孟子听后怒斥陈相,身为陈良学生,老师刚身故不守孝也就算了,还立刻改换门庭,大不敬也!

随即孟子反问:“你们许先生自己织布吗?自己做帽子吗?自己打造农具吗?”

陈相老实回答:“这倒没有。主要是怕耽误耕作。”

孟子淡然到:“许先生都知道会影响耕作,那为何国君要一边耕地一边治国,就不怕耽误国事吗?”

陈相哑口无言。孟子可不愿放过此反复小人,接着说到: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陈相已然有了深深地无力感,欲掩面而走。孟子话匣已开,引经据典,化舌为剑,如惊涛骇浪般铺天盖地而来,怼的陈相怀疑人生。

“一个怪腔怪调的南方蛮夷,非议圣贤之道,你们却背叛自己的老师而向他学习,我只听说从幽暗的山沟飞出来迁往高大乔木的,从没听说过从高大乔木飞下来迁往幽暗的山沟的。你们这是越学越坏了呀。”

“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强行让它们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一双好的鞋子和一双差的鞋子价钱一样,人们会同意吗?听从许先生的学说,就是率领大家走向虚伪,这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此历史有名的“农”、“儒”论战,被记录在《孟子·滕文公》一篇中,许行也算是千古留名了,后续如何,不得而知。然数千年过去,人们皆知亚圣孟子,又有谁还记得那位擅长种地的许行呢。

​​​

本文内容由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