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申论的抽象名词(什么叫抽象概括能力)

导语:申论中概括(抽象)能力的训练与提升——申论研究系列之六

实践证明,很多考生申论失分是对材料概括(抽象)能力的被动意识及训练精度不够造成的。

包括但不限于申论,例如研究生英语考试,很多考生就发现一个困惑不解的难题,那就是,单词都认识,就是题目做不对。并非是训练强度不够,而是低层次重复训练并不能提升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抽象)能力。任何考试都有相对固定的考察目标和标准。只有触及到考试科目的本质,在确保训练品质(质)的基础上,才能在接下来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量)巩固、“塑造”这种能力的敏感度和熟练度。

让考生困惑不解的是,概括(抽象)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确实没有一个严格的 “标准答案”。就阅读的内化结构和自我获得而言,概括(抽象)能力的培养、“复盘”和可视化,并不能像标准答案一样丝毫不差,阅读锤炼的是“差异化的相对准确”。即便能够培养出“量化”(精准)的概括(抽象)能力,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事实上,就申论而言,也无需达到此种高度。只要在阅读中,能够把线性的文字(具象),用自己的话转化成意义(抽象)即可,不一定非要“复制”原文或者刻意将之“标准化”。就意义的概括(抽象)而言,主要关注的是逻辑的层次(符号意义),如同一栋房子,你要能想象出房屋的结构。再结合材料中的提示语和关键词,就能够做出“比较标准”的答案。

概括(抽象)能力的训练必须意识到:

第一,概括(抽象)能力必须要学会“舍得”,舍弃次要的,非中心(补充或辅助)的意义,得到主要的、中心的意义,切忌面面俱到,一应俱全。

这似乎显而易见,但是真正做到、做好、做熟练的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很多考生常常被长篇累牍的材料迷惑了,找不到材料真正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总以为系列观点之间是并列、排斥的,彼此不能包容和吸收,无法确定论述主题。

所谓概括,必须有一个相对而言更重要、集中和明确的意义辐射场(圈)、靶心和目标,其他的段落、层次和角度均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概括(抽象)就是去粗留精,去伪存真,丢车保帅,“舍末逐本”、“买珠还椟”。

第二,概括(抽象)能力必须要对材料论述的问题有本质理解,即要清楚材料到底说了什么;不一定非要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原文未必就是“标准答案”);不要被材料中的概念牵着鼻子走;很有可能几个表面不同的概念本质上说的就是一个意思;必要时自己重新建构(改造)概念,切忌“望文生义”,而是要善于发现“弦外之音”。

申论材料中的“概念”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而是一种准概念,是一种相同意义的组合或者集合,有相当部分是口语化的。没有必要在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上兜圈子。概括(抽象)的本质就是要合并同类项,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尽可能找到意义的最大公约数;尽可能找到材料中相同的、一致的、接近的内容(表述),进而对这些“取类比象”的“一致性”意义进一步浓缩、提炼、筛选、甄别,找到材料的核心(共有)意义(本质)。

也就是说,阅读材料时,要特别注重 “抓取”相同的意义指向,求同“弃”异,在逻辑结构上大致确定这个意义指向的位置,相互关系,包容并列属性,切中肯綮,纲举目张,提要钩玄。

第三,验证概括(抽象)得是否准确、严密,还要逆推,以便检测是否遗漏了主要论点;如果遗漏了,概括(抽象)的论点系列就不能闭合(逻辑自洽);若存在漏洞,就不能必然得出概括(抽象)的中心论点。

概括(抽象)材料的含义,虽然说肯定要有所舍弃、吞并和吸收,但是,并不是说,因为舍弃而必然会造成被概括(抽象)的核心、支柱论点残缺不全。舍弃不能影响核心观点的逻辑要素,否则就是割裂和“截肢”。一般而言,一个主论点在论证过程中肯定需要几个分论点支撑,如果被舍弃的分论点影响了核心论点逻辑的完整性和自洽力,既不能有效地界定内涵,又不能清晰地区分外延,那么,概括(抽象)的意义或论点就要么不周全,要么出界了,整个意思是矛盾的,模糊的,容易被推翻的。

很多考生做申论题目,常常缺乏这种下笔之前的逻辑意识(预判自觉)。在大概找到了要点之后,至少要先琢磨、盘算、估计一下,概括(抽象)的要点是否足够论证中心论点,否则,就应该回头验证一下,看是否遗漏。最好的办法是,对自己概括(抽象)的论点简要地组装和拼接一下,看概括(抽象)的论点,至少就自己的常识和经验看来,是否能够自圆其说,有无矛盾。一旦感觉到牵强或者反常,就要在自己概括(抽象)的论点之间查漏补缺(还原),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返回“原材料”寻找对应缺失论点的段落,进而补全。如同切西瓜,发现少了一块,就要把缺失的一块补上。

对考生而言,申论材料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即使不能驾轻就熟,至少也是似曾相识。因此,阅读时就需要有一个内化的(预设的)、自己的(潜在的)理解、分析这个材料的基本架构,初步判断,为自己概括(抽象)材料的内容提供一个基本的比对(试错)“尺度”。一旦发现自己的概括(抽象)不能自洽,或者觉得自己的概括(抽象)与材料意义的呈现结构或者逻辑层次反差较大,就应该警觉起来,及时调整。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心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