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用了什么典故(金缕曲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导语:「原创首发」我为什么喜欢“金缕曲”这个词牌名
(一)
词的发展,已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倘说词是伴随“音乐”而生,那也许起源的历史就更早。然而我所能见,已有固定形式的,便是在唐时期,譬如像白居易的《忆江南》,像温庭筠的《花间集》。这些温婉动人的小令,尤其在南唐后主李煜的推动下,逐渐变得视野开阔,更多与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直至宋代,随着“重文轻武”国策的确立,诗词歌赋成了文人士子们趋之若鹜的对象。在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周邦彦等人的推动下,词逐渐发展为以“长辞慢调”为主的形式。两宋的经济发达却边患不断,也使得诗词明显地拥有两种特点——豪放与婉约,但更多的具有了市井生活的气息。坦白地讲,这一时代的人文,还是相对要高的。
直至清代,在以纳兰性德为核心的文学团体,继承了长辞慢调,也赋予了更多的情怀,亲情、友情、悼亡等等。
在这一千多年的发展中,词牌名也有了千百个,最常见的,譬如《蝶恋花》《菩萨蛮》《梦江南》了罢,只是并不知为何,我喜欢极了《金缕曲》,因而也常来填词造句的,就以《金缕曲》为主。曾思量这其中的缘由,但终究说不上来;仿佛一见如故了某个人,便一见生情了般。
金缕曲,其实最早便是“贺新郎”,叶梦得在填词《贺新郎》时,在词的结末出写道“谁为我,唱金缕”,因而又传唱成了“金缕曲”;在清时期,又被误写作了“贺新凉”,尤其在“秋水轩唱和”之后,这词牌名已然确立。
(二)
康熙年间,科考完毕后的才子们闲来无事,开始卖弄文才;周在浚以“相与饮酒啸咏为乐”为机,恰好又看到了秋水轩石壁间写有唱和之诗,便邀请各路文人骚客,也来酬唱一番。天气渐凉,曹尔堪自然而然想起了词牌名《贺新凉》,于是以此为引,偶得词一首:
淡墨云舒卷。旅怀孤、郁蒸三伏,剧难消遣。秋水轩前看暴涨,晓露着花犹泫。贪美睡、红蚕藏茧。道是分明湖上景,苇烟青、又似耶溪浅。留度暑、簟纹展。
萧闲不羡人通显。笑名根、膏肓深病,术穷淳扁。衮衮庙牺谁识破?回忆东门黄犬。沧海阔,吾其知免。埋照刘伶扬酒德,倒松醪、好把春衣典。词赋客,烛频剪。
曹尔堪开题便以“淡墨云舒卷”这样极高的格调,奠定了整个唱和的基调,随着词坛大家周在浚、龚鼎慈、纪映钟等人的推波助澜,“秋水轩唱和”一扫词坛的肃杀之气,使得清王朝政权初定后的文艺创作开始走向正规。及至后来,随着词坛“双壁”的顾贞观和纳兰容若也加入其中,将“秋水轩唱和”推向了顶峰。
那一年,年仅17岁的纳兰容若,在一群女孩子的簇拥之下,悄然不语,写出了步秋水轩韵的《贺新凉》:
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都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共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残缺掩过看愈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鹤翎银扁。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帘幕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鹴裘典。休便把,落英剪。
这一阙词立刻惊诧了世人。这是一株腊梅,色淡而香,却在疏影横斜中开的幽情妩媚,别是一番风景。只是这季节到底是盛夏渐凉,纳兰容若却写的是梅花,仿佛或有所指。众所周知,纳兰容若极其重情而敏感,写词如此,大抵是因了某一个人。
后来,纳兰容若发妻亡故,悼亡忌日,他念念不忘,再写成一阙《金缕曲》: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然而在此之际,却有一人进入纳兰容若的视野,顾贞观。这位康熙年间的举人,江南大才子,清代词坛的领袖人物,怀着某种难以明言的动机,设法进入了明珠府邸。当朝宰相明珠,聘顾贞观为家庭教师,教孩子们读书。纳兰容若得知后随即拜会,虽然年龄要差了一代人,两人却相见恨晚,一见如故。随即,纳兰容若写成了一阙《金缕曲》: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词纯情自然,毫无掩饰,正是弱冠年纪的秉性。正是由了这秉性,这一阙词写成后不久,迅即轰动了整个北京城。教坊歌间,无不在传唱这首词,仿佛正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以往的神交知己变成了故人好友,纳兰容若赠送给顾贞观这首词,顾贞观也不再怜惜笔墨,随即和韵赠了一首《金缕曲》:
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裾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曾不直,一杯水。
歌残击筑心逾醉。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已已。但结记,来生休悔。俄顷重投胶在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名预籍,石函记。
“但结记,来生休悔”,纵然是知己长情,也大抵有此托付,顾贞观来到明珠府的“动机”,已然明白,结交权贵,有事相托。这个目的,就是营救好友吴兆骞。吴兆骞,“江左三凤凰”之一,顺治年间的举人,却因当时的一场科考舞弊案而受牵连蒙冤,流放塞外。江南好友们为营救吴兆骞想尽办法,最后发现当朝宰相明珠府大公子纳兰容若是个诗词天才,便由顾贞观混入明珠府,通过以才会友,接近纳兰容若,最后请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帮忙营救。自古以来,权力最大。在和纳兰容若结为忘年之交后,顾贞观很快写就了《金缕曲》二首:
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这两首纯情至然的词,霎然间惊天地动鬼神,这是写给流放塞北的吴兆骞的。
“季子”本是春秋吴王之子,贤明之至,在此以代替吴姓之人的吴兆骞。顾贞观托人寄往塞北,吴兆骞回赠《寄顾梁汾舍人三十韵》,殷勤之至。只是这两首词,却被纳兰容若看到,不管有意与否,便是无意,但只要纳兰容若看到,定然感激涕零,钦佩之至。他感怀,发自肺腑,于是立即提笔,再次写下一阙《金缕曲》,以慰藉顾贞观: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纳兰容若向顾贞观发誓,“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他承诺十年内要营救回吴兆骞。可是人生能有几个十年?顾贞观等不及了,他哀求道,五年,可以吗?纳兰一概应承。在明珠父子的努力下,五年后,吴兆骞回到北京。顾贞观的两阙《金缕曲》感天动地,在当时就被称为“赎命”词,甚至被后世认为“抵一部,兴亡史”。
(三)
众所周知,毛主席戎马一生,却也是诗书大家。在他的一生中,亦创作了大量经典的诗词作品。只是周全甚未,我们所能读到的,更多是毛主席的豪放诗词;毛主席也曾总结道,“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也大抵因了此的缘故。其实毛主席词亦有经典的婉约词传世,便是这一阙《金缕曲》: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词是毛主席1923年12月写给妻子杨开慧的,只因了珍重备至,殷勤收藏,在毛主席仙逝两年后才见诸报端。
年轻的革命志士要离别自己的妻子,热泪欲零,而这对小夫妻还刚刚因“误会”而吵闹,如今却要天各一方,妻子独守深闺,丈夫天涯孤旅,此情此景,煞是凄凉!年轻的妻子恐怕只是贪恋了些小脾性,而这位即将远行的丈夫却极其重视地央求道,“重比翼,和云翥”,咱们和好如初吧?至情至性,自然而然,便是这《金缕曲》。
(四)
在我的阅历当中,从未见过哪一个词牌,能有《金缕曲》这般的纯情自然,至情至性,即使是柳永的《雨霖铃》,也未能如此。北宋以来,虽有成千上万的文人雅士在填词,然而大抵是歌咏或感叹,有人难登庙堂而感慨壮志未酬,有人因事被贬而悲叹人生际遇,为情所顾者少,为情所惜者更少。及至清初,纳兰容若的悼亡,顾贞观的赎命,再有毛主席的别友,才使诗词更多地贴近“人”本身的情怀;而这样的变迁和延续载体,是一阙词牌《金缕曲》。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