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滑县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滑县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导语:滑县名称的由来

滑县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滑县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滑县名称的由来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35°12′~35°40′,东京114°25′~114°58′;东临濮阳,西界延津、浚县,南与封丘、长垣相连,北与浚县、内黄接壤;南北长39.5千米,东西宽51.5千米,面积1814平方千米,总人口140万,现辖12镇10乡1区。滑县处于黄河下游,属黄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约60米。境内河流纵横,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即在此定居。上古帝颛顼都于帝丘,夏、商封侯于韦城,西周减南燕,东周卫王建都于楚丘,秦置白马县,汉魏设东郡,北周设滑州,明降州为县至今。

目前,滑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拥有“中国小麦第一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科…技入户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数十张名片,目前全县人民正齐心协力建设美好新滑县,并努力实现撤县设市目标。那么,这片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土地为什么叫滑县呢?它的根由是什么?

据《重修滑县志》《姓氏词典》等有关史记记载,与滑县之“滑”相关者有四:一为国名,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此称滑州;一为姓氏,伯爵之后以国为姓称滑氏;一为水名,境内曾有滑河;一为地邑名,滑台、滑台城、滑州、滑县。

一、滑国

《重修滑县志·滑国考》:“今之滑县,古之滑国,即豖韦氏旧都,周公次八子伯爵始封志国”。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字,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有八个儿子,他在世时将前七子分封到鲁、凡、蒋、刑、茅、胙、祭等地,唯八子尚小未封。及周康王姬钊执政时,把卫国东北部一块土地划给八子伯爵,让其建立自己的封国,即滑国。《曲阜姬姓家谱》有明确记载:“周公生子八人。长子伯禽就封于鲁,都于曲阜……幼子伯爵分封于滑,是为滑伯,国于卫之东鄙。”

诸侯争霸,滑国为晋国所侵,其民散落于晋、郑、卫等国间,最大一支迁往费(今偃师市府店镇、缑氏镇一带),称为费滑。秦灭六国,滑国随之消亡。

据《重修滑县志》记载,滑国在当时卫国、郑国东北,曹国和宋国西北,东与鲁国为邻,当主要包含今滑县之地。

二、滑氏、滑伯氏

《姓氏词典》释“滑”曰:“以国为姓氏,源于姬姓。滑为晋灭,子孙以国为氏。”释“滑伯”曰:“以封爵为姓氏,源于姬姓。”说明滑氏起源于滑国,滑国氏起源于滑国国君滑伯,皆出自姬姓。《重修滑县志》有清康熙四十一年赐进士出身候选知县赵建年撰文的《滑氏先茔碑记》,记载当时县治东北七十里有滑氏者,户口繁衍,有昌炽象。考其家世,知其始祖为滑伯,本姬姓。

三、滑河

《重修滑县志·沿革考》:“唐沈亚之《魏滑分河记》,所谓滑河即禹所治之河。滑、浚两县接壤处。其上流自延滑村流入滑境之黄河。唐元和后,或名为滑河。其自河道村下流,经过浚境之黄河,即名为魏河。盖延滑村以下为滑境,河道村以下为浚境,故分儿名之曰滑、魏,其实皆黄河也。”

当时黄河经现在延津县的延滑村向北,再经滑县北而向东,这一段的黄河,在滑县的这一面称为滑河。浚县河道村向下属浚县那一面的黄河称魏河(浚县为古黎阳,黎阳在唐属魏博节度使,故称魏河)。这就是滑河的来历,实际上是黄河流经滑境的一段。

《重修滑县志·滑河》有按:“旧志,有滑河,本于唐沈亚之《魏滑分河记》。……元和以前,初无滑河之名。”说明滑河的称谓始于唐元和年间,唐以前,并无滑河之说,滑河当因黄河流入滑境而名。

另《山海经》载有“求如之山,滑水出焉”。求如山大约为贺兰山一部,抑或在现今的新疆境内,故此滑水于滑县这里无关。

四、滑台、滑台城

《河南通志》:“滑台在滑县西北,高一丈,周围十六步。”《水经注》:“滑台者,滑氏之旧垒也。后人增以为城,高坚险峻,临河有台,故曰滑台。”春秋后期晋侵滑,滑人四散,留居者以周公时黄河边之测景台(古天文台,观测日影以授时)为基础,建成一座煎固堡垒,后卫灵公又扩建为里外三层的城池。后人将此垒称为滑台,此城中的中小城称为滑台城。《水经注》载:“滑台城有三重,中小城谓之滑台城。”又因滑台城为滑伯始封之地,后人也有称“滑伯城”的。

五、滑州、滑县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于滑国旧地置白马县,治所在今滑县东北白马坡一带。北魏徙县治于滑台城(今滑县旧县城,即城关镇所在地)。此后燕王范阳王慕容德在滑台建南燕国,南北朝置东郡、北魏置衮州于滑台,北周置隋初改为杞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将杞州改为滑州,治所在滑台城。唐初一度改为灵河郡,后复名滑州,一直延续至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为县,改称滑县至今。

梳理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在滑县这片土地上先有滑国、滑伯,后有滑氏、滑伯氏和滑台、滑台城,再有滑州、滑河和滑县。或者说,滑县来源于滑州,滑州来源于滑台城,滑台城来源于滑台,滑台来源于滑氏和滑国。滑县的根由在滑国。从西周初年周公次八子受封于滑至今,已逾3000年的历史,滑县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如此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这片土地上勤劳智慧人民的不懈奋斗,一个崭新而灿烂的滑州,必将不远于将来。

撰稿:田学用 田杰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