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姓告的告怎么读(姓告的告怎么写)

导语:万献初:你的姓氏有何含义?《说文解字》告诉你

姓告的告怎么读(姓告的告怎么写)

就拿跟我们关系最近的姓名而言,你姓甚名谁,它们原来各自什么意思,恐怕绝非人人心知肚明。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你的名字跟了你几十年,它认得你,你却认不得它!所以,通过《说文解字十二讲》的学习,至少要把自己的名字搞清楚。

现在,我们从“姓氏”开始讲起。

因为姓名离我们最近,谁都关心与自己最亲近的东西。尽管每个人的姓名跟了自己多年,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原本是什么意思。名太多,不便一一指认,暂且置之不论。而姓是有限的,可以一一道来,如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等。那么这些姓是从哪来的?它们原始的造字意图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姓氏”二字说起。

姓氏,原本不是一个词,而是“姓”和“氏”两个词,它们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姓,xìng,《说文·女部》:“

,人所生也……从女,从生,生亦聲。”又“氏”字下段玉裁注:“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姓”比“氏”的涵盖范围大,且出现得早一些。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后来合称“姓氏”。殷商时代,帝王还无姓氏。甲骨文中,帝王、后妃是用天干(甲乙丙丁等)作称谓,又男称祖,女称妣,或别以文武、大小,如祖乙、祖辛、祖丁、大甲、中丁、小乙、武丁、文丁、妣甲、妣丙、妣庚等。周秦时代有了“姓”,开始主要是氏族、部落的徽号标记,与后世的姓氏多有不同。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考《春秋》共有二十二姓:妫、娰、姬、姜、妘、嬴、姞、子、己、风、任、祁、芈、曹、董、偃、归、曼、熊、漆、隗、允。

“姓”从“生”得音义,《说文·生部》:“

,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生”字篆书作,象草木枝芽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样子。人从娘肚里生长出来,与草木从大地生长出来相似,故“生”由草木长出转指人的生育。陆德明《经典释文》:“女生曰姓。”女子是直接生育者,母系氏族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故“因生以赐姓”,在“生”前加“女”旁而成“姓”。因而在姓氏意义上,“生-姓”是一对先后出现的古今字。

顾炎武考证《春秋》只有二十二个姓,为数并不多,其中差不多一半都与“女”有关(从偏旁就可以看出),说明姓在母系氏族社会就已经存在。我们常常自称“炎黄子孙”,但炎帝不姓炎而姓姜,黄帝也不姓黄而姓姬。还有周天子不姓周也姓姬,秦始皇不姓秦而姓嬴,等等,这些曾经的显姓都从“女”旁。

这些都说明姓根植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还没有家庭婚姻这种概念,部族主要是以母系作为主导,一般是由比较有权威的女性来掌管她这一族,而作为该族指称符号的“姓”,自然就从“女”了。这也就是姓字“从女,从生”的来源。

氏,shì,《说文·氏部》:“

,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象形,乀聲。揚雄賦:響若氏隤。”石,

象悬崖(厂)下的石块(口)形。氏,

用线条将山崖与坠落的石块连起来,表示石为崖的分支。

氐,dǐ,《说文·氐部》:“

,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

石落到了地上,有至、止意,表示根柢,“氐”与“底”“低”“抵”“柢”“邸”音义通。林义光《文源》认为:“氏,本义当为根柢,……姓氏之氏,亦由根柢之义引申。”即“氏”是“根柢”之“柢”的本字,“氏”与“氐”“柢”同。分姓命氏就是为了宗族血缘的源远流长,同时也为慎终追远、寻根问祖提供了依据。

根据《说文》的解说,氏的本义是一块快要从巴蜀山上掉下来的石头。这一块石头相对于巴蜀山整体而言,就是一个分支,所以“氏”的意思稍做引申就是分支。就姓氏而言,氏就是姓的一个分支。从《春秋》里的二十二个姓,到后来的百家姓,说明当初的姓不断产生分支而成为后来的姓,后来的姓原本只是当初的姓的分支,即氏而已。

氏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本是古贵族用来标示高贵宗族分支的称号,即家族支派的指称符号,是从“姓”中分家分封而得来的。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以后,某些家族支派由于种种原因而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于是就有了宗族对其“胙之土”而分封的行为。分封之后,为示区别,就根据其不同的职业、地域、所封住地等特殊信息,给他这一支派重新命名称号,这就成了“氏”的来源。

命氏之初,其氏族始祖的特点往往与命氏所用之字意义相关,如巫氏始祖为巫师,屠氏始祖为屠夫,陶氏始祖是做陶器的。自然无疑,杨氏住地有杨树,林氏住地有树林。内城为城,外城为郭,东郭先生的祖宗最初住在城东外面,西门官人的始祖住在城的西门处。这些氏的来源就是这样的。

连环画《东郭先生》

百家姓中,人数较多的有五大姓氏,“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且看五家命氏的构字意图。

陳(陈),chén,《说文·..部》:“

,宛丘也,舜後媯滿之所封。从

,从木,申聲。

,古文陳。”徐灝注笺:“陳本义即谓陳列,因为国名所专,后人昧其义耳。”

敶,chén,《说文·攴部》:“

,列也,从攴,陳聲。”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韩诗》:信彼南山,惟禹敶之。《尔雅》:郊外谓之田。李巡云:田,也。谓列种谷之处。者敶之省。《素问》注云:,古陳字。是也。此本敶列字,后人假借陳为之,陳行而敶废矣。亦本军敶字,

下云:读若军敶之敶。是也。后人别制无理之陣字,陣行而敶又废矣。”以手持鞭子(攴)驱车(車-東)到山阜(阝)前列阵为“敶”。后分工为:动词:陳,chén,直珍切,平声,陈列、铺陈-陳。名词:陣,zhèn,直刃切,去声,军阵、阵地-陣。陈氏始祖当是排兵布阵的,或封于战阵处。“敶-軙--陈-阵”为其字的演化系列。

李,lǐ,《说文·木部》:“

,果也。从木,子聲。”训“果也”,树上(木)吊的“子”自然是“果”了,故李氏始祖被封、且住在有果园之地,也是可以想见的。

劉,刘(劉)氏之刘,从刀。《广雅·释器》:“劉,刀也。”《说文》作“鐂”,训“杀也”。大约其初封始祖不是杀猪的就是杀人的。

王,wáng,《说文·王部》:“

,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甲骨文作

,金文作

,以石斧、铜斧钺之形代表王权。“王”为王权、君王,那么王子、王孙分封,自然以“王”为氏。

張(张),zhāng,《说文·弓部》:“

,施弓弦也。从弓,長聲。”意思是拉开拉长弓来射箭,所以其受封始祖不是猎手就是战士,也许是神射手。这里值得补述的是,开弓为“张(弓弦拉长)”,放箭为“驰”,一张一弛之谓道。张为张开,所以凡在平面上摊开的量词用“张”,如一张纸、一张桌子、一张车票等。椅子用“把”,从手,是手可以把握的。笔用“支”,

,象手(又)持(个、半竹)竹枝形。由此可见,我们所用的量词,都与记录这些量词所用汉字的构形意图有着密切的联系,都能从中找到理据。

(本文节选自《说文解字十二讲》导言,中华书局出版)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