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的名句是什么(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官职)

导语:杜审言:你好,我是杜甫的爷爷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的名句是什么(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官职)

杜审言,字必简,初唐诗人,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他孙子可是大名鼎鼎,那就 是有诗圣之誉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而杜甫一向以自己是杜审言的孙子为荣,认为自己是家学渊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基因好,不余遗力的夸赞其祖杜审言,更是在《赠蜀僧闾丘师兄》一诗中赤果果的说“吾祖诗冠古”,我祖先的诗冠绝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可比。这话说得有点狂妄,但要是和他那位祖先,也就是杜审言相比可就小巫见大巫了。好在这个“狂妄”基因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否则杜甫的外号大概就要改为诗狂了。

历史学家蔡东藩说:“大凡文人,其性格特征之一就是狂。”但杜审言实在是狂的有点过份,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以至连史书都无奈地用“矜诞”,就是自大狂妄,来作为他的评价。

杜审言曾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自夸说他的文章书法天下第一,而且还自带参考标准:文章比之屈原和宋玉两位天下公认的大文豪,他们只配给他打下手;书法更是把古今第一的王羲之拿来作比,说王羲之都得向他臣服。可惜我生得太晚,要是跟杜审言老先生活在同一时代,我真的特别想送他一面镜子。

而杜审言的狂事还不止于此,他进京赶考时,恰逢当时的大文豪苏味道做他的主考官,考完后,杜审言便说:“姓苏的看了我卷子后必死无疑。”闻者大惊,忙问他为什么,杜审言得意的说:“他看了我卷子,一定自愧不如,当然要羞愧而死!”《新唐书》本传中还记载了杜审言的另一件狂事:杜审言病重垂危,宋之问、武平等好友前来探视。杜审言却说:我要死了,你们都很高兴吧?我活着,一直压得你们抬不起头来,我死了,你们才有出头之日,只可惜谁也取代不了我在当今文坛的地位!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杜审言却明显是临死不留念想,遗言还这么找抽。他如此狂妄自大,可想而知一定会得罪很多人,他在吉州做司户参军时的倆同事,司马周季童和司户郭若讷便是其二,两人合谋陷害杜审言,把他抓起来定了死罪。杜审言的二儿子杜并,当时才13岁,非常孝顺,一心要为杜审言报仇,趁着周季重请客吃饭时溜了进去,抽冷子一刀捅伤周季童,自己也被乱刀砍死。周季童伤得很重,没多久也死掉了,临死前后悔的说:“没想到杜审言有这样孝顺的儿子,我真是被郭若讷坑死了!”

这件事闹得天下皆知,杜审言因有个孝子而神奇得救,还被当时的掌权者武则天招用,继而攀附上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杜审言的人品不怎么样,比之李白宁可做个散仙也不与李林甫、杨国忠等同流合污差远了,但他的确非常有才华,对近体诗的形成与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后世人尊称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他的五言律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更是传唱千古,被认为是初唐时期 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杜审言的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大家有没有觉得耳熟?《杜少府之任蜀州》城。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死于676年,这首诗作于689年,那应该就是杜审言借鉴了王勃之作。

杜审言在江阴做县丞时写的这首诗。他是咸亨元年(670)进士,仕途却一直失意,只做过一些县丞之类的小官,和我们前面讲的“初唐四杰”一样才高位低,壮志难抒,到永昌年间(即公元689年左右),已经宦游在外二十余年。时值早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他却官场失意,前途无望,离乡背井,远离帝京,仕途失意之情和思恋家乡之情因陆丞《早春游望》而被勾起,便作了此诗唱和hè。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两句,一开始就点明自己的特殊身份——宦游人,就是离家在外做官的人。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早春时节,经历一冬的沉寂,春回大地,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普通人眼中,应该是赏心悦目的。而此时作者是“宦游人”,失意之人,自然无法像常人一样心情舒畅,怡然自得地欣赏美景。“独有”和“偏惊”,在这里更是加重语气,逼真的表现出诗人看到江南早春气候和景物的变化而起的怀归之情和复杂心情。一时一地,一景一物,本来极其平常,但在失意苦闷 宦游他乡的诗人眼中 就不在那么简单和平常了,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颔联(颔,下巴,颔联即是第二联)和颈联(颈,脖子,颈联就是第三联),这两联都是写景,写的是江南早春的景,不是中原早春的景,写的是宦游之地的景,不是中原故乡的景。欲写江南早春之景的新奇美好,欲增思念故土亲人之情。处处写的是江南早春的景,处处有中原早春的影子!中原腹地此刻的气候还很寒冷,此时的江南却已经很温暖,鸟语花香,树色青绿,看到此时此刻的江南春,心里想到的都是故乡的春!所以这两联就是“偏惊物候新”的触动之景,就是通过物候新写自己的思乡怀归之情。所谓“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是也。

“云霞出海曙”是云霞出海图,日出东方,云蒸霞蔚,这是江南水乡的景象,江南地处东方,紧邻东海,地气温润,故日出而水汽上腾,仿佛云霞漂浮在空中,弥漫开来。江南的早春随着这曙光一起,像云霞一样蔓延在水乡江南 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此刻的中原故土,还是依旧寒冷干燥,一派衰败萧索的景象,看到此刻的景象,怎能不惊呢?

“梅柳渡江春”是梅柳渡江图,江南二月的温润,梅花张开自己美丽的容颜,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它像一位纯情的少女,娇艳的吐露芳心,杨柳依依,婀娜多姿,一摆一扭,款款而来,翩翩而至,轻盈多姿。此刻的中原故土,还是梅敛笑容,柳眠娇羞,残冬还统治者中原大地,雪里寻梅,遥看柳色,不见踪迹,无处可寻,那里去看,怎能不惊呢?

“淑气催黄鸟”是黄鸟闹春图,淑气就是春天温润的气息,黄鸟就是黄莺,二月始叫。经历了一冬的沉寂,黄莺啾啾,欢呼跳跃,春意盎然,热闹非凡。这里的“催”字用得极妙,好像是黄鸟是被催促而来,有急切之意,春天到了,怎么能缺少热闹呢,云霞和梅柳都是静物,而黄鸟是动物,这一下使得整个春天活跃起来,闹腾起来。此刻的中原故土,虽然黄鸟也已鸣叫,可那是断断续续,瑟[sè]瑟缩缩,提不起情绪,寒风一吹,哪里还顾得上欢叫,看到这热闹的景象,怎能不惊呢?

“晴光转绿萍”,是绿萍争光图。晴光就是春光,春光明媚,温润如玉,水中绿萍,再也按耐不住,悄悄地披上了绿衣,清新淡雅,清爽怡人。此刻的中原故土还是寒风呼啸,池水依旧冰凉刺骨,绿萍要等到三san月才会穿上新衣,看到新鲜的绿色,怎能不惊呢?

总之,这四幅春景图写出了江南早春的“新”,用“出、渡、催、转”写出了江南早春的“活”,就是因为这江南早春的“新、活”,才让诗人心惊,才让诗人动情,才让诗人起了思乡之情。

尾联“忽闻歌古调”,扣题,“古调”就是陆丞的《早春游望》。“归思欲沾襟”,则明心,“归思”就是此刻诗人的心情。江南早春的景象,已经让诗人这个宦游人,心里波荡起伏,复杂纷乱,这个时候又听到游人的古调,在这双重触[动和逗引下,就只有落泪伤心了。“忽闻”,写出了诗人的惊奇意外之感,一是表示自己对朋友诗歌的赞赏惊奇,一是朋友的诗歌正好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痛。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只因未到伤心处!身为宦游人的诗人,又是仕途失意的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人此诗,那就弹它一次又何妨?

这首诗体例上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 乃至此后的唐律[lǜ]中常用的格式。因此,说这首诗是初唐时期 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最后还想说一句,杜审言与他的名字审言,仔细思考,谨言慎行实在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点边不沾,满嘴大话一生狂言,祸从口出被人诟陷,以至于痛失爱子杜并。我们应当以人为鉴,以明得失,从中吸取教训。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