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称为孔方兄(钱为什么叫孔方兄)
导语:“孔方兄”也是古钱的别称——古钱探趣(六)
西晋《鲁褒传•钱神论》载:“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其极论钱之妙用如神,且语带谐谑,揶揄笑骂,恣肆酣畅。
“内则其方,外则其圆。”钱形方孔由来已久,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方孔“半两”钱开始。方孔圆钱便成为一种定制,直至民国初年方废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
鲁褒不乏幽默感,把人们对钱的亲劲儿,讥为“亲之如兄”,含有取笑和鄙视的意思;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戏呈孔毅父》诗中有:“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管城子”指毛笔,“食肉相”是指荣华富贵之相);”
明代袁宏道,写有一首《读钱神论》说:“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胜阿父。”诗中巧借钱的别称,尖刻地讽刺了那些把金钱,看得比生身父亲还要重的人。自此,人们就称铜钱为“孔方兄”了。后来,又简称钱为“孔兄”,或“方兄”。
秦灭六国前,圆钱有圆孔也有方孔。秦始皇削平诸侯之后,为适应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结束了战国时期流通紊乱的货币。废除了各种刀币、布币,通行秦半两。
秦半两这种钱,奠定了我国各朝代铜钱的基本形式。直至1900年清朝末年,方废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这中间,无论铜钱的铜质如何不同,大小如何不一,钱币的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孔眼儿。
为何制成方眼儿,而不制成圆眼儿呢?有一种说法是,古代人的宇宙观都以天为圆,以地为方,铸圆钱用方孔,就是“天圆地方”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就特别崇拜方士,因而秦半两也就用了方孔;
还有一种说法则为,外圆内方是委以钱币“周流四方”之意等,但皆不为信。较为可信的应该是,由制造铜钱的工艺所决定的:过去制造铜钱,采用的是熔铜铸钱。也就是先把铜化成“水”,然后浇在钱模子里而铸成。这样,浇铸出的铜钱的轮廓就不整齐。而且既不美观,使用起来也会刮手。
为了让铸出的铜钱周边整齐,就必须用锉刀将其修锉整齐。可是,如果一枚一枚的修锉,即费工夫,也不方便。于是,铸钱工匠便想出方法。那就是在铜钱的中间开一个孔眼儿,把百十来个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一锉刀下去,百十枚铜钱的外缘都能锉到。如果钱中间的孔是圆的,锉磨时铜钱会来回转动。一转动,就会有的锉到,有的锉不到。
于是,他们就把钱孔做成方形的。这样穿进一根方棍,钱就不会来回转动,锉起来也就方便多了。因此,此法沿习下来。二千多年来的铜钱,皆是外圆内方了。
本文内容由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