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宋四大家的山水世界作文(南宋山水四大家是哪四位)
南宋四家,即指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者。四者亦合称“南宋四大家”,亦有“李刘马夏”之称。四家画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南宋四家”在山水、花鸟与人物三科创作上同时标示着南宋阶段性风格特征。每位画家在显现时代风格的同时,也还有着各自的面貌特点。在南宋画风形成过程中,李唐肇其端,续接北宋传统的同时又在建构南宋时尚;随后刘松年的标出使得南宋面貌为时人所重;至马、夏辈,南宋画风完全确立,从而使南宋画风在美术史上以“院体”之格占有独特的空间。以“南宋四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使画面的中心偏离正中。画面出现颇有选择与舍取,安排位置,苦心孤诣。而画面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的真实并举,使得中国艺术意境得以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南宋四家”还影响至明代浙派山水画,甚至远及东阳,为日本画坛所推崇。
李唐
李唐(约1085-1165),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徽宗赵佶政和中(1114)参加画院殿试,以切题画佳中魁,补入画院。“靖康之变”被掳往北国,后冒死南逃,在太行山遇萧照,萧照拜其为师,同至临安(今杭州)复以卖画度日。绍兴十二年(1142)经宋高宗舅父韦渊推荐,授成忠郎,任画院待诏,赐金带。所画山水、花鸟、人物、耕牛等皆精,山水成就最为杰出,成为南宋画院盟主。所作笔墨峭劲,气势雄峻,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法,画水打破鱼鳞纹程式,得盘涡动荡之状。他师承古人而超越古人,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一位人品正、画品高,震烁古今之现实主义伟大画家,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唐 万壑松风图 绢本浅设色 188.7×139.8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万壑松风图》画面绘长松深壑,主峰耸峙,岩石壁立,山泉奔流。画家虽采用北宋山水作品的全景式构图,便取景的视点已拉得较近,用质实坚重的大斧劈皴表现岩石的方峻峭硬,加之用墨浓重,很好地表现出山水的壮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震撼。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
刘松年
刘松年(约1155-121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入为御前画院学生,宋光宗绍熙年间(约1190-1194)为画院待诏,宋宁宗时(1195-1224)因进献《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所以外号“暗门刘”。擅画人物、山水,师张训礼(本名张敦礼),而名声盖师,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
宋 刘松年 罗汉图 轴 绢本设色画 纵117公分 横55.8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幅刘松年画罗汉,每幅都款署「开喜丁卯(1207)刘松年画」,此轴即为其中之一。幅中罗汉浓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树沉思。身侧随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树上长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观,画面生动。此罗汉脸上满佈皱纹,双眉蹙起,神情专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笔变化多端,衣纹流畅罗汉头后的圆光,及三树枝柯掩映,层次分明。全画敷色研丽,繁缛精美,皆臻绝纱。
马远
马远(1190-1279),字遥父,号钦山,南宋著名画家。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光宗,任宁宗两朝画院待诏。为世代画家后代,曾祖就做过宋徽宗时画院待诏。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在当时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李唐画风对其影响尤甚,马远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其画在当时被评价为 “边角之景”。与夏圭齐名,并称“马夏”, 又谓“马一角、夏半边”。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绢本水墨谈设色 191.8×10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踏歌图》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传世名作。张武子诗:“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都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可见踏歌这一娱乐形式在平民中甚为盛行。此图在具体画法上,用笔苍劲而简略,大斧劈皴极其干净利索,正是院体的典型特色。树木的枝干有下偃之势,则是马远个人的创造。这幅作品,从总体上来说,虽然不是边角之景,但在具体处理上,已经融入了边角之景的法则,所以,并不以雄伟见长,而是以清新取胜。尤其是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绝无北宋山水画那种迫人心肺的压倒气势。
夏圭
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 中国南宋画家,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宁宗时为画院待诏,赐金带。理宗时为画院祗候,阶训武郎。其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成为“马一角”、“夏半边”。夏珪活动年代与马远同时而略晚,风格也大致相同。山水布置皴法同于马远,世人并称为“马夏”,齐名于世。马远用笔清净而外露,夏圭喜用秃笔,用笔苍老,水墨淋漓,意尚苍古而简淡,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马远、夏珪的构图技巧对南宋后期的人物画及花鸟方面也产生了影响。二者的边角之景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且富有浓郁诗意,发展和丰富了传统山水画,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
南宋 夏圭 溪山清远图 46.5×889.1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溪山清远图》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裏,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乾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