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刘岱的作死之路是什么(始作俑者刘岱的作死之路在哪里)
导语:始作俑者刘岱的作死之路
三国演义中,刘岱是个被忽视的小角色。惜字如金的罗贯中只给了他三行字,连一句台词都不给他。
第一行字,是十八路诸侯讨董时,他排在第四,连前三名都没进去。整个讨董作战中,他和他的手下连一个亮相的机会都没有,基本都在被略的“众人”里了。
第二行字,是关东军散盟之后,兖州刺史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不予,刘岱干掉了乔瑁。这个对关东军联盟的瓦解和曹操、刘备,甚至袁绍、袁术势力消长影响巨大的事情,居然一句话就写完了。
第三行字,是青州黄巾军入侵兖州,刘岱战死了,死前既没有遗言,也没有画面,甚至于连敌人的反应都没有。
其后,演义中和王忠一起的三流草包,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刘岱了。刘备集团打败了他,想都不想就把他放回去了。打了败仗回曹营,曹操也毫无兴趣杀他,理由大约是:这样的庸才能打胜仗是奇迹,打了败仗压根就不能怪他!
其实,汉未大乱中,刘岱的作用绝不是这么若有若无的,刘岱不仅曾经十分风光过,而且在三国大势的演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他拥有仅次于袁绍的巨大势力
刘岱是刘肥的后代,其伯父刘宠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本人则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他的弟弟刘繇先任扬州刺史、后任扬州牧。
两兄弟都举孝廉,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以至于居然成了一段佳话。名士陶丘洪向刺史推荐刘繇:“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公山就是刘岱,正礼就是刘繇,陶丘洪靠这段话在《三国志》中留名了。可见刘家当时的势力。
刘岱是青州东莱人,东莱还有个名人叫太史慈。瞒天过海救下孔融后,太史慈面对大名士孔融、礼贤下士的刘备,居然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投奔刘繇。仅从这个小事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刘家权势和影响有多大。
董卓进京时刘岱已是侍中了,董卓为收买人心安排了四个州牧,刘岱排在第二个。韩馥之所以能排在他前面,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老董的老乡,亲不亲故乡人。另一方面,是因为韩馥肩负着看守袁绍的重要任务。
刘岱的官职是兖州刺史,他弟弟刘繇官职是扬州刺史,一家被朝廷安排了两个刺史。要知道,即使是“四世三公”,袁绍的正式官职也不过是渤海太守,袁术是后将军、南阳太守,一家二太守而已!
其次,他直接推动了讨董联盟的形成
如果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董卓入京之后其实做得是不错的,至少没有太过于荒腔走板的地方。
比如,他组织了大平反。为自党锢之祸以来受到不平等待遇的许多名士拔乱反正,还特别尊重这些受到冤枉委屈的人。蔡邕其实是因为他的这种做法而叹气的,却没想到董卓没有杀他,同为名士的王允反而容不下他了。
再比如,他没有任人唯亲。董卓入京靠的是西凉兵团,董卓当太师后,大量任用的却是关东的名士。董卓手下的牛辅、徐荣、郭汜、李催等悍将,基本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吕布的温候,其实是封给王允的,可见董卓还是挺公正的。
还比如,他给了很多名士机会。董卓任命了一大批名士当地方官,把他们放到了实权部门,比如刘表、韩馥、刘岱、孔融等等,其实都是董卓当政时期任命的。
只是这种好并没有换来文人们对他的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问题是,秀才们往往才是最不讲理的,文人不仅相轻,文人往往还相杀,更不要说杀武人了。
刘岱是关东军能组织起来的核心关键。初看演义,似乎大家是响应曹操的号召起兵的,其实曹操发了号召后压根没人理他!真正发号召起点作用的是乔瑁,真正的推动者是刘岱。
刘岱的兖州是关东军的大本营所在地,关东军会盟于酸枣,酸枣就在刘岱的地盘内。想像一下,千年之后的美国都能靠不给发签证让俄罗斯人参加不了联合国的会议,如果刘岱不大力支持,关东军“联合会”根本开不起来。
刘岱的手下是关东军的主力。十八镇诸侯中,居然有刘岱、张邈、乔瑁、袁遗、鲍信、曹操等六镇是兖州的,占了三分之一。如果扣掉真实历史上没有参加的公孙瓒、孔融、马腾、陶谦、孙坚(实为袁术手下)、张扬等六镇,则兖州占了二分之一,无疑是主力中的主力。
刘岱的坚持是关东军得以成立的关键。关东军的主力基本上都是与刘岱同批任命的那些人,韩馥、刘岱、孔伷、张邈,除了张咨被孙坚干掉没参加外,其他人都参加了。韩馥反应稍微慢了点,刘岱就气势汹汹地说:你再不参加革命,我把冀州给你端了!
如果没有刘岱,就不会有反董大联盟,甚至于袁绍、袁术都不可能实现咸鱼翻身。这么强有力的人,居然无声无息,实在不能不为之不叹!
再次,他拉开了关东联军内讧的序幕
关东军讨董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刘岱的势力其实是很大的。袁绍是关东军的盟主,讨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袁绍的妻子居然一直在刘岱手下做人质,可见刘岱当时有多牛。
公孙瓒曾经拥有幽、并、青、冀部分地区,用两万精兵大败百万黄巾军,居然要派部下从事范方带兵协助刘岱,相当于纳兵役税。北方两个兵力最强的诸侯都得听他的,可见他的风光。
讨董之后关东地区其实还是比较太平的,毕竟大家都是反抗董卓暴政的战友,打破这个平衡的人就是刘岱。他杀了手下的东郡太守乔瑁。
乔瑁也是个名士,他是三公桥玄的侄子,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声望。乔瑁还是个义士,讨董联盟的首倡者,相当于武昌起义的“三武”之一。乔瑁更是个战士,他能文能武,讨董用的就是自己招募的士兵。
刘岱和乔瑁是同一个阶层、同一个阵营、同一个地域的人,乔瑁还在刘岱以前当过兖州刺史,算是刘岱的老前辈,刘岱居然找个借口把乔瑁给干掉了!充分证明了名士们的友谊小船有多么容易翻船。
刘岱杀乔瑁引起了连锁反应。首先是内部矛盾成了主要矛盾,大家都不去杀董卓了,而是相互之间杀来杀去,比如袁绍赶韩馥、公孙瓒战袁绍、孙坚跨江击刘表,诸侯们不相爱而相杀!
其次是给了曹操立足之地。曹操酸枣联盟后混得是很差的,先是追董卓被打得满地找牙,后是到丹阳募兵居然引起兵变差点被杀,走投无路之时,刘岱杀乔瑁给了他立足之地,他居然当上了东郡太守,走上了实权派的道路。
再次,造成了兖州的全面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支持刘岱,是因为觉得你好歹是个名士,会按游戏规则办事,没想到这“浓眉大眼”的叛变革命比谁都狠,兖州实力派们也就不再服从他了。失去支持的刘岱,居然在随后不久死于黄巾军的刀下,既不明不白,又顺理成章,还众望所归,以致于居然变得不出名了。
小编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一旦失败,前期再多的风光都会归零,刘岱的事迹算是个例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是什么人做什么事,拿热脸去贴冷屁股,不仅容易冻到,往往还会被熏死,董卓就是一例。对于名人,除了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越是装得大公无私的家伙,往往越可能对你手中的馍馍出手!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