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的奥秘修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灵修之道)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灵性的觉醒——修一颗道心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灵性的奥秘:修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老子25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苍茫宇宙之中,人为什么能列居四大其一呢?
因为人乃万物之灵,“灵”就在于有一颗自由之心,人人本有一颗如道之心,无形无象,超然物外,顺其自然,自由自在。
《道德经》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启示我们天道即是人道,道心即是人心。人道应是天道,人心应是道心。人在道中,道在心中,心道相通,心道合一。
心与道本来是相通的,是一体的。是什么分离并阻隔了心与道?是人的知与欲。每个人的本心都是纯朴的,真实的,自然的,无知无欲,无形无象,无为无事,不争不言。道生万物,而纯任自然,无为无不为。心生万念,但任其生灭,虚极静笃,清净无染。
心与道本来是如一的,是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正是人们的成长,从无知无欲到有知有欲,从无为不争到有为有争,无心变成了有心,无我变成了有我,于是世界变了样,割裂了二者如一的原始状态,烦恼与痛苦也因“我”而来,“我”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源。
修道就是破二立一,去二得一,抱一守中,致虚守静,就是逐步破除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念,佛家讲的不二法门也是此理。修道就是开拓我们的心灵空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包容天地万物,度化天下苍生。
修行当以修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老子以深邃的智慧发现了“无”的价值与大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以无为用,才是大用。有心而无用,无心而大用,才是修心之道。“圣人常无心”,无心即道。若水若镜若虚空,如花如月如梦影。
有,总是有限的;无,才是无限的。无心合道,有心背道。有知有欲,有为有事,心与道背,心道不通,烦恼丛生。背“道”而行,由无而有,由无心变成有心;由虚而实,虚心变成实心;由真而妄,真心变成妄心;由静而动,净心变成染心;由大而小,大心变成小心。
如何超越困惑,如何获得自由。《老子》告诉我们就是“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就是回归原本的状态,这就是超越,这就是自由。
超越在于悟道,悟道才能超越自我,超越世俗,超越欲望,超越认知,才能获得大解脱,大自在。心灵只有超越了一切现象,虚到极点,坚守清静,才能与道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虚则明,空则灵,灵则神。
人的生命有三个层次,就是身、心、灵。身对应的是物质层次,主要是人的感官欲望;心对应的是精神层次,主要是认知、思想、文明、价值、情感等;灵对应的是灵魂层次,主要是灵性与信仰。
灵性的本质是自由,超越时空,超越认知与理性,超越自我局限,超越一切现象,它与道本质上是浑然一体的,完全相通的,可以完美融合成一个有机的和谐整体。
当你的心灵逐渐被知识与欲望填满的时候,你的灵性就泯灭殆尽了。灵性是学校教育不出来的,相反,教育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的灵性。学校教给你的文化知识思想等价值观的东西,让你快速地成为了一个社会人,也如同枷锁一样禁锢了你的自然天性,你的天地被局限了,你的灵性通道就被障碍了。
由于人们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对现实的超越是必然的,一切神明(上帝、佛等)皆是人们完成超越的模范与途径,在人与神明之间搭起桥梁的就是信仰,信仰的重要内容就是灵性的觉醒与修炼。心灵超越的过程就是灵性修养的过程,唤醒我们的灵性,培养我们的灵性,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解脱与自由。
老子的道如同一架智慧的天梯,在世俗之中迷茫挣扎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认清世界与自我的本来面目,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老子的道启示我们,一切从“心”开始,以道修心,修一颗如道之心,修一颗大心、虚心、静心、善心。
修一颗道心,就是修一颗大心。人们之所以有烦恼与痛苦,是因为心量太小了。以道修心,就是修个大心量,大致无穷,无形无象。
一切圣贤都注重开拓内在的精神空间,超越一切,包容一切,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小无内,大无外,天地万物皆在其中。以道修心就是要修一颗大心,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大道之心。
真正的大心,以道观之,俯视一切,高屋建瓴,卓而不群,才能超越凡尘俗事。人生在世,无非人与事,人的心小了,所有的事都大了;人的心大了,所有的事都小了。真正做到于事无心,于心无事,才算是达到了超然物外得其环中的境界。
修一颗大心,扩展自己的心灵空间,就需要去除知与欲对心灵的占领与封闭,做到无知无欲,无为不争,才能突破层层厚茧,化成自由飞翔的美丽蝴蝶。
修一颗道心,也是修一颗虚心。老子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致虚极,守静笃等等。道就像谷一样,它是谷神,天下谷,百谷王,生养万物,生生不息。
道就像一个大而无形空空如也的容器,包容一切,承受一切,有容器之用,就在于它的空。修心亦是如此,修一颗包容之心,修一颗虚空之心。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的心灵,才可以包容一切。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与感动。
“虚其心”,就是回归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有立场就是立场,没有观点就是观点。与其说解放思想,不如说从思想中解放出来。修行得道,其实什么都得不到,如《心经》“无所得”。世界的本来面目是虚虚实实,变易不居。
修一颗道心,也是修一颗静心。虚心重在“无知无欲”,静心重在“无为不争”。有知有欲则有为有争,无知无欲,无为不争才能真正地做到超越一切。水清了,才能映照万物,心静了才能看清本来面目。
虚静是生命的原本状态,舍弃一切执著,一切人为分别,回归真实的自己。“道常无为无不为”,静是道的特性。人们修心也如此,无知无欲,心不妄动,人不燥动,不动则不争,不争则不伤。
道法自然,静心就是修一颗自然无为之心,尊重万物的自然本性,尊重自己的本来面目,辅顺万物而不是干涉万物,回归真我而不是彰显自我。做最真实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不为外在因素干扰而丢掉自己的自然本性。
水静则清,心静则明,心明则灵。静是生命的原态,静是事物的本质。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回归生命的本来,这就是老子的静心之道。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心安静了,才能明了一切,才能接受一切。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宁静。
修一颗道心,也是修一颗善心。圆满的智慧,必然是慈悲的智慧。智慧的成就,必然是慈悲的成就。善就是利人,成就别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反者道之动”,利人即利己,害人即害己,善者得善,恶者得恶。修一颗道心,即修一颗善心,修一颗利而不害之心,修一颗为而不争之心。
这个“善”非善恶之善,是大善,是至善,是德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仁是没有偏私,不是没有仁爱,大善就是大爱,大爱无私,大爱无疆,无目的无条件无限制,包容一切,利益一切。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灵性的觉醒——修一颗道心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