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玉溪窑青花瓷(玉溪窑青花瓷距今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导语:玉溪窑青花碗鉴赏

碗的历史

1.新石器时代的碗

碗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具,发展历史久远。目前,还无法考证碗最早起源于何时,发明者是谁,发明过程怎样,但从出土文献记载,我国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泥质陶制的陶碗。

2.商周时期的碗

由于原始青瓷的出现,也就产生了最早的瓷碗,并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3.唐代的碗

唐代及唐以前几个朝代,在原始青瓷的基础上,制瓷工艺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不断提高,碗的器型、釉色、纹饰也越来越精巧,使用和分工越来越具体,质量也日渐提高。这一时期出现了饭碗、汤碗、菜碗、茶碗等,其形状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

4.宋代的碗

宋代是我国瓷器制造业发展鼎盛的时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把瓷器的生产推向了顶峰。宋代的碗,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其圈足直径一般为口沿的三分之一。釉色多为单色,如影青色、白、黑、酱釉色等。纹饰用刻、划、印、压模等手法,将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人物纹饰绘在碗的内、外壁或内底心上。

5.元、明时代的碗

元、明时代的碗比宋代单色釉碗表现得更为高大厚重,圈足多为内斜多撇,断面呈八字形状。其印花、刻花、划花装饰手法,在元青花的激发之下更加成熟,从元末至清代,青花碗均盛行、盛产、盛销。

江西景德镇、云南玉溪、浙江江山三地,正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玉溪窑青花碗正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玉溪窑青花碗鉴赏

1.麒麟纹饰青花碗

碗口直径22厘米,圈足直径9.5厘米,高10厘米。撇口,口沿有损,口沿四周均有线条纹饰。腹部内外均有纹饰,内画有花果纹饰,外画有缠枝牡丹纹饰。碗内底上画有少见的麒麟、祥云纹饰,画工精细,纹路清晰,图饰雅韵。圈足四周无釉,足内外墙外斜。胎色浅灰白,胎质坚硬,釉色透明,且较厚重。器型整体较为美观。

2.菊花纹饰青花碗

碗口直径21厘米,圈足直径10.5厘米,高10厘米。敛口,口沿四周向内收紧。腹部圆鼓,内外均有纹饰,内为牡丹纹饰,外为缠枝纹简写。碗内底心画有菊花纹饰,画法简洁随意,画工娴熟雅致。底心较平整,有六颗支钉痕迹。圈足四周无釉,露胎部分稍大,足内外墙平衡,圈足内有打坯压紧痕迹。胎色浅灰,胎质坚硬,从露胎部分可见胎土夹杂细小沙粒。釉色透明呈青色,开片均匀,整体器形美观大方。

3. 牡丹纹饰青花碗

碗口直径18厘米,圈足直径8厘米,高9厘米。敛口,口沿四周向内收紧,用一条锡带包边,其锡包青花的工艺较为精湛,足见当时人们对青花碗的珍惜和爱护。腹部内外辟均有青花纹饰,内壁画有三朵牡丹,外壁画有缠枝纹饰。碗内底心画有一朵大牡丹,与腹内壁的三朵牡丹上下相映,形成一体,其画法简朴流畅。碗内底心有六颗支钉痕迹。圈足内外墙平稳,圈足底有打坯压紧痕迹,修坯较为粗糙。胎色浅灰白,胎质坚硬。釉色透明呈青色,开片均匀美观,釉水厚重。虽然腹部有裂损,但这是一只难得的,具有锡包青花工艺的青花碗。

4.菊瓣纹饰青花碗

碗口直径15.5厘米,圈足直径6厘米,高7厘米。敛口,口沿四周向内收紧。腹部稍圆鼓,内外壁有青花纹饰,内为牡丹纹饰,外为写意植物纹饰。碗内底心有五颗支钉痕迹,围绕支钉有底心圆线纹饰,底心上画有菊瓣图样,壁上配有牡丹图案,上下相映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圈足内外墙平稳,四周露釉,胎色浅灰白,胎色坚硬。釉水透明,开片均匀,施釉厚重。

5.鸟纹饰青花碗

碗口直径15厘米,圈足直径6厘米,高7厘米。撇口,口沿四周撇口处均有回字纹饰。腹部内外壁均有青花纹饰,内壁有多宝图案纹饰,外壁有缠枝牡丹纹饰。碗内底心画有梅枝吉祥鸟图案,画工精致流畅,图案雅韵。圈足四周无釉,足内外墙平稳,圈足内有打坯压紧的痕迹。胎色浅灰夹红,胎质坚硬,修坯粗糙。釉水透明,且较厚重。底心有三颗支钉痕迹。

本文内容由小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