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小作的意思(大题小做的题字是什么意思)
导语:谈“大题小作、虚题实作”
经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上面那个材料从习惯的角度立意写作才最切题意。但是,说实在的,习惯是个很不小的角度,它内涵丰富,有一定抽象性和虚幻性。
什么是习惯呢?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近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有他的惯性,学会了的东西经过反复练习,成为不需要思索就能自动反应的习惯。人们的日常生活绝大部分依赖这些习惯性的动作来完成。习惯一旦形成,要加以改变就相当费力。”
费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习惯有如下特点:1. 习惯是无意识行为;2. 习惯见于生活的日常状态;3.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结果;4、习惯具有顽固性;5 习惯有新旧之分,有好坏之别,有对象之异,还有集体与个体的区别……在你的一篇八百多字的考场作文中,这么多内容该写什么呢?写什么才更能得分高一些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学会大题小做,收效才会更好。这大题小做要谈的不再是审题立意,而主要是确定立意之后,该怎么下手写的问题,是审题立意之后的又一个步骤。
所谓大题小做,就是面对比较宽泛、抽象的题目、角度,要善于从较小的、具体的、自己能把握好的角度去思考,进而下笔写作。
以习惯为立意写文章,阐述习惯的多种特点切题,探究新旧习惯的区别切题,讨论好坏习惯的利弊也切题,论述个体不同,习惯各异还切题。即使你把有关习惯的内容都收罗到一篇文章中,洋洋洒洒地写它万而八千字的长篇宏论,也是可以的……
虽然从这些角度写都切合题意,但对中学生来说,要写好以上任何一个角度,都是大题目,都没有较大的把握。我们中学生,受阅历、知识、体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不具备把握较大的题目、较大的角度,并对它们做系统、完善分析论述的能力。况且,我们平时练习的和考试要求写作的都是八百多字的短小文章,而且要限时完成。如果题目大了,角度大了,在这篇幅、时间、能力的限制下,怎么能够自圆其说呢?
既然题目大了难以把握,难以于写好,倒不如从小处下手去写。怎么叫从小处下手写呢?比如,写习惯这个立意,你就从自己想起,从自己周围想起。我自己有哪些习惯呢?我这些习惯让我得到了哪些好处,又吃了哪些亏呢?我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毛病让我怎么样?我做事细心条理的习惯使我怎么样?我的温柔和气给我带来什么?我的急躁冲动又怎么样?我们周围的人又各有什么习惯,情况怎么样……这样,由己及人、由小到大、正反对比地思考之后,你就会形成对习惯的一些认识,你写文章就有话可说了。你把这些认识按照一定的条理,运用一定的方法写出来,就构成了你有关习惯的思想认识。你至少会明白,好习惯对人有好处,坏习惯对人有坏处;养成好习惯要费力气,克服坏习惯也很不容易;人要有出息就应该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中学生的作文,就是要表达中学生的认识、思想、情感。我就不相信,如果你能面对作文题这样大题小作,你还会无话可说,无文可写吗?我们认识事物、形成思想都是从小、从具体开始,然后推而广之的。大题小作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
也许有同学会说,你让我们从自己想起,从自己写起,那怎么能写出思想深刻的,适应高考要求的作文呢?我认为,一位中学生写有关习惯的八百多字的文章,如果能有以上提到的那样的认识,就有一定的深刻性了。至于适应高考,我以为中学生如果能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在文章中表达出中学生自己的认识、思想、喜怒哀乐,做到文中有我,恰恰正是适应了高考要求。高考作文,应该是中学生的作文,反映中学生的生活、思想,而不应当是别的什么人的文章,反映别人的水平。
何况,谁都知道,高考作文命题的大原则是针对中学生这个群体,针对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社会,针对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如果哪一家的高考作文题能让中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那是会获得好评的。相反,如果谁家的高考作文题让多数中学生丈二高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法下手,那后果也是想象可知的。其实,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也要尽可能切合中学生这个群体的各种实际,不宜太难。<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心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