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心教这本书怎么样(《心教》读后感)

导语:“熊孩子”也能变好,看看这本《心教》,学会与孩子沟通

朋友又一次的坐在我家的客厅沙发上,大喊着“养个孩子真费劲,不能打,不能骂,发个火,孩子表现得比自己还生气。这哪里是养孩子,这是养了个祖宗。“

作为父母的你,有没有这样一瞬间的“共鸣”?

我有几个小学生的妈妈朋友,翻看他们的朋友圈,经常会看到什么“又是想要急救的一天”“鸡飞狗跳,拦都拦不住”“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脾气这么倔?”等等这类的暗戳戳的“亲子不和”的内容。

孩子真的如此的不听话,难以搞定?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故意的倔?还是孩子就想要这种“咋咋呼呼”?

都不是!相信我!

任何一个孩子或父母,都希望家里是保持安稳的“岁月静好”,而不是动不动的“混合双打”。

在《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中提到“亲子沟通方法对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是由亲子导师李崇建老师所著,主要是以感受进入感受,用正面激发正面,与生俱来的内驱力就会启动。他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解决父母们日常很关心的教养问题,更好的促进亲子的关系提升。

01 这样说,“熊孩子”变好

作为父母,特别喜欢将淘气的孩子称为“熊孩子”,好像他们犯了一些很不可原谅的错误一样。事实上,熊孩子的出现,一定是父母的作为是根源。

父母很喜欢对孩子说“都说了多少了遍了,你怎么还不懂?”“你如果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我数三个数,如果再不做,就以后别想买玩具”……

这些句子熟不熟悉?是不是有的时候,你也是脱口而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

但如果你跟孩子换位一下,你作为孩子听到这样充满了质疑、指责的声音,你是不是也会跟”熊孩子“一样,脾气暴躁,你也变成了那个你讨厌的”熊孩子“。

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存在着差异,一方面是孩子与父母年龄、阅历的差别,另一方面是孩子自身的理解与领悟也有不同。

就像书中说的“一旦觉知自己的语气急促、有压迫感,也先停顿吧。”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再也没有这种隔阂,“熊孩子”还能“熊”下去吗?

02 按下发火的暂停键

有没有这种感觉,如果处于发火的时候,别人的任何一点小小的行为,都可能会让这把火更旺,甚至还会延伸到更多的无辜的周围的人身上。

虽然有些胡搅蛮缠,但这种暴躁的发脾气发火却不是无的放矢,它是真的被自己的情绪掌控,从而表现出一些急躁。

据不完全统计,父母在孩子小学阶段发的火比其他的时期要多很多,甚至还会因为火气太大需要静养。有点那个被气的吐血的意思了,虽然有些夸张。

但为什么发火以后,孩子却依然没有改变,反而是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不受控呢?说明根源没有解决,只是一个表面的压制,并且这种压制越厉害,最后的火气反而更大。

想要更好的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还需要从按下发火的暂停键开始。

暂停键是给彼此一个安静、反思的空间,让彼此冷静下来,好好地思考,到底事情的解决应该怎么样,更加理智,而不是冲动上头。

就像书中提到的“意识自己的停顿,觉察自己的内在,安顿自己的情绪”,这样就有意识的做惯性的改变,让这种停顿变得越来越自然,也让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平和。

03 家长改变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孩子十有八九的行为离不开家长的背后行为,这些行为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不管哪一种,都需要父母认识到自己在做出这些背后行为的时候,对孩子的后续影响。

书上有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个小女孩被老师严厉的批评了,小女孩就产生了对自我的怀疑,情绪很低落,也很生气。但她的妈妈却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逼问孩子到底怎么了,或者说一些“你怎么能这么想,老师也是为你好”这类的话。妈妈只是询问她的感受,一点点的引导小女孩说出来她的伤心。

随着一步步的引导,孩子的心绪一点点的放下,整体的情绪平复了很多。而妈妈整体也只是安安静静的拥抱着小女孩,听她讲感受,让她倾吐,并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她肯定与支持。

我们的孩子虽然是白纸,但想要往上画上色彩,也需要规划和分析,并不是胡乱的涂鸦。

就像书中所说“父母认可孩子,才会让他们内心生出更多的爱和力量。”

父母对孩子看似很轻巧的一小步改变,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成长的一大步起源。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最亲近的人,孩子对父母依赖性很强,但同样的也最容易因为父母的“为你好”受到很多的伤害。

所以,父母在遇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多理解沟通,专注于帮助孩子疏导问题所在,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起来。

沟通到位,亲子关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而不再是“鸡飞狗跳”。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