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为什么佛经中很多不可思议(佛经不可说的原文)

导语:一文读懂:佛经中为什么有各种不可思议的譬喻

佛经中,多用譬喻,以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将深刻的佛理阐述得十分透彻。

譬喻,意思是以了知之法,显未了之法。《法华文句》解释:“‘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托此比彼,寄浅训深。……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

佛教的经典,以譬喻著称的,有《譬喻经》,《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的第三品《譬喻品》,《金刚经》有六譬,《观佛三昧海经》有六譬,《法华经》有七喻,《仁王经》有八喻,《般若经》有十喻,《维摩经》有十喻,《如来藏经》有十喻……

星空

譬喻到底是如何巧妙呢?请看《金光明经》中的“佛寿四喻”:王舍城中有一位菩萨,名信相。有一次,他突然想到,释迦如来寿命短速,才八十岁,是什么因缘呢?又想入佛所说的那样,有二个因缘,寿命能够长:一、不杀,二、施食。而我世尊于无量百千亿阿僧祇劫修不杀戒,具足十善;饮食惠施,不可限量,甚至将自己身上的骨髓血肉,让饥饿众生充饥,何况其他饮食呢?

信相菩萨想到这里,他的居室顿时变成广博、庄严、净妙的宝室。在居室四面,有四宝上妙高座自然而出。妙座上有莲花,莲花上有四尊如来:东方是阿閦佛,南方是宝相佛,西方是无量寿佛,东方是微妙声佛。这四尊如来,放大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欲、色界诸天八部众及无量百千亿诸大菩萨,以佛神力,一时都来聚集。

这时四佛在大众中,以略偈说释迦如来所得的寿量第一个譬喻是:一切江河海洋的水都可知道有几滴,释迦如来的寿命却没有数,这时“海滴喻”。第二个譬喻是:所有的须弥山都可知道它的斤两,释迦如来的寿命却无法秤量。这时“山斤喻”。第三个譬喻是:任何大地都可知道它的灰尘有多少,释迦如来的寿命却无法算,这是“地尘喻”。第四个譬喻是:虚空的分界尚可达到边际,释迦如来的寿命却无法计,这时“虚空界喻”。

时间

譬喻的手法很多,《涅槃经》介绍了八种喻法:

一、顺喻。随顺世谛,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譬喻,天降大雨,则小坑满;小坑满,所以大坑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也是这样:众生戒满,便得到解脱满;解脱满,所以才能涅槃满。

二、逆喻。逆于世谛,依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譬喻。大海本为大河,大河本为小河,乃至小狗本为大雨。这样的话,如来涅槃本为解脱,乃至持戒本为法雨。

三、现喻。用眼前的事物来譬喻。猴子的习性是,有了新的,就扔掉旧的,很想一般人的脾气,所以《涅槃经》就说:“众生心性,犹如猕猴。”

四、非喻。假设并非现实的事情来譬喻。如佛告波斯匿王:“有大山自四方来,欲害人民,则王如何?”这是假设四山譬老、病、生、死。

五、先喻。先设譬喻,然后引伸。如说有人贪著妙花,而采取时,为水漂流;众生如果贪爱五欲,也会被生死之水漂没。

六、后喻。先讲道理,后设譬喻来显示。如佛经上说,勿怪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笑,能够渐满大海。

七、先后喻。先后所说的,都是譬喻之意。如佛经上说,譬如芭蕉,生果则死;愚人得养,也是如此——如骡怀妊,命不久全。

八、遍喻。从头至尾都是用譬喻来说明道理。如叙述忉利天质多罗树生长的形状,而遍喻佛弟子。

大殿中的佛像

佛教用形象的譬喻,使信徒易于理解深奥的佛理。

丰富的譬喻内容及手法,也被文学家所借鉴。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