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咒语产生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是什么意思(咒语的形成和起源)

导语:咒语产生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咒语产生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是什么意思(咒语的形成和起源)

咒语是密教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咒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印度古代时期,大约在公元2世纪左右,古印度婆罗门教内,有六个派别逐渐形成各自较为完备的宗教哲学体系,这六个派别被婆罗门称为“正宗六派”,—— 数论派、瑜珈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和吠檀多派(详情请参阅我之前的文章《古印度婆罗门教认定的“正宗六派”各自都在宣扬什么?》)。

这六派都是以婆罗门教的《吠陀》为根本经典,六派都是在不同方面对《吠陀》内容进行诠释和加工,其中弥曼差派不仅认同《吠陀》教义,而且认为《吠陀》经典不仅语言语义十分重要,其语音也具有极神秘的力量。由这个观点出发,弥漫差派认为声音具有能与神相通的作用,在祭祀中正确的发音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神力,而错误的发音则会招来灾祸和不好的结果,甚至会受到报应。因此弥漫差派认为传承下来的发音也是《吠陀》经典的一部分,不可更改,必须按传统正确发音。

在这个基础上,弥漫差派发展出了一套声显理论,他们认为声音原本就存在于自然之中,因此声音“体性常驻”,等到有机缘时便发出声音,这叫“待缘而显”, 这套理论被称为“声常住”论,即把“声”视为语言背后的一种常住不变的实在。在中国古代,将弥漫差人被称为声论师。弥漫差派这套理论发展到后来就成了后期佛教——密宗咒语的理论依据。

事实上,弥漫差派重视发音也有其历史客观背景,我们知道,古代印度并不是一个像现在一样的联邦制国家,在古代的印度次大陆,生活着几十上百个部族,各个部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即便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次大陆后,在印度仍然有无数的部族语言在使用。我们知道古代印度没有文字,许多经典都是口口相传,完全靠背诵,由于印度有诸多种语言,如同中国的方言,如果不强调发音,那么经典传承中就会出现非常混乱的情况。

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也非常普遍,比如“乐”这个字,有人念yue,而有人念yao,再比如“般”这个字,有人念ban,而有人念bo。在古代印度发音混乱的情况要比中国严重得多,直至目前据说印度仍有几百种方言,因此,如果不格外重视发音,那么经典在传承过程中,必定会越传越乱,慢慢地就会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这就是弥漫差派格外重视发音的历史客观原因。

印度弥漫差派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格外重视发音。对发音的重视,有逐渐形成一套理论,之后又慢慢成为咒语的最初的理论基础,也便是咒语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