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石窟在哪个省(须弥山石窟引人注目)
导语:宁夏史读 |须弥山石窟的开凿是佛教在宁夏传播的最好见证
佛教传播到宁夏地区,大约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宁夏固原的须弥山石窟寺,最早的洞窟开凿于北魏。须弥山石窟位于固原西北大约55公里的须弥山东麓。这里山峰陡峭,树木茂盛,流水潺潺,风景得天独厚,是西北黄土高原难得的风景区。北朝、隋唐时的石窟艺术,就是在须弥山诸峰的峭壁上开凿的。它和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1961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起源于印度,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它大都开凿在傍水依山风景秀丽的山崖上,里面雕造佛像、塔柱、装饰雕刻,或是彩塑佛像,彩绘壁画,是佛教徒念经礼拜的地方。佛教由汉代传入我国,到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广泛的传播,石窟寺院也随之发展起来。古代的艺术匠师,在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印度、中亚地区佛教艺术的技法,逐渐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佛教艺术,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开凿的准确年代已无从考证,只能从石窟形制以及造像风格来判断,大约是在北朝中晚期开凿的,是我国最早的石窟艺术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代,这里已是规模相当大的佛教寺院,100多个石窟,布满在8个山崖上,称为“景云寺”这个寺名历经五代、宋、元,直到明正统年间,有位名叫绰吉汪速的高僧,上书皇帝请求赐名,于是明英宗赐名,才改称“圆光寺”。这里也成为“固原八景”之一,称“须弥松涛”。然而,由于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特别是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使这里受到严重的摧残。
圆光寺到解放时有造像的只有20多窟了。这些石窟主要分布在俗称“大佛楼”、“子孙官”、“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的5座山崖上,成为游人主要活动的场所。坐落在银川市北郊的海宝塔寺则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此后,各朝各代在宁夏境内都修建过一些寺院和佛塔,并在固原、泾源、海原,盐池、中宁等地,还陆续开凿过不少石窟。中国古代佛教活动的遗迹,几乎遍布宁夏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佛教活动最为兴盛的阶段,要算是西夏时期了。
大佛楼公元11-13世纪,以党项民族为主体建立的西夏封建割据政权,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宁夏除固原地区外,其余均属西夏国的统辖范围。党项民族笃信佛教,夏国的统治集团也迫切需要利用佛教来加强对国内各民族的思想统治。于是,佛教在夏国被尊为国教。并规定每年四个孟朔日为“圣节”,这一天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必须对佛礼拜,为夏国皇帝诵经求福。因而西夏时期建造和重修的佛寺甚多,仅兴庆府及其周围就有戒坛寺、承天寺、高台寺、大佛寺、佛祖院等10余座规模宏大的寺院。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为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所立,碑文云:“至于释教,尤所崇奉,近自甸,远及荒要,山林溪谷,村落坊聚“,凡“佛字遗址,只橡片瓦,但仿佛有存者,无不必葺。”可见西夏时期对佛教建筑的重视。除此而外,就连西夏陵园也带有佛教建筑的色彩。西夏王陵的陵台,不同于唐宋皇陵为山丘形或覆斗形,而是一座八角形的七层实心塔式建筑。这种形制的陵台,不但为中国陵园建筑所仅见,而且也成为别具一格的中国古塔建筑。
西夏王陵的陵台宁夏境内现存古塔近20处,但是能与寺院并存的,已为数不多了。它们有的坐落在人口聚集的城市,有的坐落在谷茂稻香的农村,有的坐落在人烟稀少的山区,还有的坐落在灌木丛生的深山老林之中。有些古塔,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特别是那些坐落在山润僻野的古塔,人们几乎完全忘却了它们的存在。但是,它们饱经风雨,历尽沧桑,依然巍然屹立在祖国塞北的大地上,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增添着光辉。
参考资料
《西夏史》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创作整理编辑!